第二百六十一章 恥辱(第2/2頁)

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項,通高四十六點七米米,通面寬三十四米,通進深二十二點四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踩鬥,旋於彩畫。

樓底層共有拱券式門八座;南北各三座,東西務一座。北墻東側有旁門,內有登樓石階梯,南北向傾斜四十五度,共六十級,然後拐彎向西,東西向傾斜四十五度,亦有九級。

即攀登六十九級石階梯方到達二樓。二樓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門窗,四周有廊,寬約一點三米,帶木護欄,望柱高一點五五米,建築面積為一千九百二十五平方米。

第三層是暗層。整座建築坐落在高約四米的磚石台基上,通寬為五十六米,通進深為三十三米。

南北有磚砌階梯,東西為墁坡路。

鼓樓總占地面積約為七千平方米。南側門前有石獅子一對,高約1一點二五米。

更鼓,為報時器具,置於鼓樓二層上,有二十五面,其中,大鼓一面、小鼓二十四面(以代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

在後世,僅存大鼓一面。

葉麟之所以來鼓樓,就是想把這些給拍下來,要知道在後世可是看不到了。

這面大鼓鼓面直徑約一點五米,是用整張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入帝都時小鬼子軍隊所為。

當年鼓樓擊鼓報時,有一定的規律。

每晚七時“定更”,擊鼓兩通,共一百零八聲,以後,每個更次都擊鼓兩通一百零八聲,直至五更(晨五時)擊最後的“亮更”鼓。

擊鼓也有一定的節奏,至今,帝都仍流傳著“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說。

鼓樓上原有銅壺滴漏一座,但早已遺失無考。

載,“鼓樓之銅刻漏制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先宋故物,其制為銅漏壺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萬分’,下曰‘收水’。

口安撓神,設機械,時至,則每刻擊鐃者八,以壺水滿為度。

涸則隨是增添,冬則用火溫之。”

民國以後,鼓樓曾改名為“明恥樓”,在樓上陳列了一些圖片和模型等實物,展示八國聯軍攻入帝都後屠殺和搶劫的情形,供人參觀,以示不忘國恥。

以後還曾先後辟為“京兆通俗教育館”、“第一民眾教育館”等。

帝都建鐘樓,始於元至元九年(一二七二年)。鐘樓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零年)建,在現基址上重建鐘樓,但不久即遭火焚毀,清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重建。

築於高大的磚石城台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三十三米,全部磚石結構,精致堅固。以後又曾多次進行修繕。

“葉麟,這裏好漂亮啊!”

“漂亮嗎?”

說實話,葉麟還真沒有看出來,因為他看到的是恥辱,看到的是八國聯軍在這裏做的惡。

“你先四處看看,我先拍點照片,一會再給你拍。”

“嗯!”

在後世,經過幾番修繕,這裏已經大變樣,最起碼那二十四面小鼓沒有了。

所以葉麟要把這裏記錄下來,以後還可以拿出來看看。

一直到天快黑下來,兩個人就一直在這裏待著。

葉麟也拍了不少照片。

葉麟看了一眼手表說道:“走吧,我送你回去。”

“嗯!”

把陳靜送回去以後,葉麟也就回去了,今天是小年,他也不可能在外面吃飯。

也是因為這個,他也沒有讓陳靜去家裏吃飯,而是自己把她送了回去。

葉麟到家的時候,李冉剛把飯做好,看到他回來,說道:“兒子,去洗手吃飯。”

李冉甚至都沒有問他一下午幹什麽去了。

這也是對葉麟放心,如果是別的家長,孩子跑出去一下午,回來絕對會問東問西,可是李冉沒有。

“噢!好。”葉麟答應一聲,拿著臉盆就出去了。

現在天冷,他要先打點涼水,然後再進屋加點熱水,這樣洗手洗臉比較舒服。

洗完手以後,葉麟還是沒有吃上飯,因為他要先給劉奶奶送飯過去,回來才能吃。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葉麟剛出了後院,就看到胡老摳蹲在他家門口吃飯。

人家喜歡蹲在門口吃飯,葉麟才不會管那麽多,雖然胡老摳凍的發抖。

“二傻,今天你們家出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