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悠閑庶皇子(完)(第3/5頁)

“草民想要冒昧問一下王爺,將飲用水煮沸、撒雄黃以及設置固定區域這些措施的用意何在?如果草民沒有猜錯,王爺應該是想要降低產生疫病的可能性,但草民行醫四十余載,還從未在哪本醫術上看到有記載過這些法子。”揚州裘氏醫館的老大夫代表在場幾位大夫站了起來。

他們剛剛湊在一起就是在討論這件事,這些行醫幾十載的老大夫全都沒有聽說過這種防治疫病的法子,所以這時候也顧不上什麽敬畏尊卑,直接站起來詢問。

如果這些方法真的有用的話,那麽對天下而言,將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衡玉偏頭看了小福子一眼,“小福子,把你拿著的那本《唐氏醫書》取出來,遞給幾位大夫。”

裘費站起身,把脈時非常穩的手在捧過那本醫書時竟然有幾分微微顫抖,“不知道這本醫書王爺是在哪裏找到的,草民從未聽說過哪一位著名的醫者姓唐。”

衡玉笑了笑,“不知來處,也不知去處的一位醫者,但是足夠可信。”這本醫術是他在某一世時曾經寫下來的,自然可信。

頓了頓,衡玉又道:“我翻閱過這本醫術,上面不僅記載了有關疫病的防治方法,還有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如果諸位大夫有興趣可以研究一番,然後將這些知識在天下範圍內推廣開。”

古代重視傳承,醫者也好,其他領域的手藝人也好,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傳出去。裘費聽到衡玉這番話後,原本已經坐下來的人又重新站了起來,肅著神色道:“王爺大德。”

無論是這樣寬闊的心胸,還是願意以身犯險在這種時候從帝都趕來揚州。

他們今日隔離那些病人時,根本沒有讓官兵動用什麽強硬手段,那些病人在得知一國王爺竟然親身趕赴揚州後,都心甘情願走進了隔離的地方住著。

“這是本王爺該做的。”衡玉對裘費的恭維贊揚沒什麽多余的想法。

該做的。

是啊,這都是他該做的。

裘費心嘆道,但是有多少人在其位不謀其政啊。

“還請諸位大夫分出一批人為城外的災民診治身體,另一批人則去鉆研這本醫術,早日找出醫治疫病的方法。”衡玉吩咐下去,然後就把空間留給那些大夫了。

新得了一本醫術,每個大夫都興奮得很,等晉王一離開後立馬又重新湊在一起探討。

四日後,朝廷押運的糧食送到江南,裴衡雍還多撥了四個太醫院的太醫過來。

這幾天裏,那些大夫雖然沒有找出根治疫病的方法,但是已經能配出防染疫病的藥方了,這兩日也都熬煮好給那些流民飲用。

等太醫院的太醫到揚州後,衡玉直接把人扔去了揚州那些大夫作伴,讓他們早日想出合適的藥方治療疫病。

而衡玉這段時間也沒有閑著。

洪災這方面的內容他安排得井井有條,如今的形勢已經逐漸轉好,他的心思就轉到了其他事情上。比如趁著如今江南局勢不穩定,開始暗地裏徹查起江南官場來。

江南富庶天下盡知,而江南的官場比起其他地方來說也更為復雜。

衡玉的調查沒有驚動任何人,等到那幾位太醫和揚州大夫研究出治療這一場疫病的藥方,江南局勢開始逐漸穩定,衡玉也該動身返回帝都時,他想要查的所有東西都拿到手了。

離開揚州那一天,天公作美。

這幾天雖然不下雨了,但天色也一直陰沉,今日卻難得出了太陽。不算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吳元慶那邊早就為衡玉一行人備好了馬車。

防震性能良好的馬車碾過石板路,慢悠悠從驛站出發,緩緩行到了城門口。

“殿下。”小福子就守在外面,突然把馬車簾子掀起一角,小聲說道。

“何事?”衡玉把手邊的書微微挪開,出聲詢問。

“百姓們正在給您送行呢。”

衡玉眉梢微揚,將手邊的書擱下,掀起他身旁的馬車窗簾。

道路兩旁,整整齊齊站著很多衣著整潔的百姓。他們沒有出聲說什麽,只是默默站在那裏歡送他們大慶朝晉王殿下離開揚州。

看到衡玉掀開簾子時,不少百姓都小聲驚呼起來。

“殿下,可要把馬車停下來?”小福子詢問他。

“不必了。”衡玉緩緩把簾子放了下來,出聲拒絕了小福子的提議。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罷了,這些百姓才是在這場洪災中受到最大傷害的人。

這時候水勢已經恢復了平靜,回去的時候眾人主要是走水路的,大半個月後,眾人就回到了帝都。

衡玉剛一入帝都,就直接在城門口被宮裏的內侍攔住,說太上皇有請。

往年太上皇和太上皇後都是在行宮住到十月十一月才會回京,現在才八月就回來,怕是聽說了他趕往揚州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