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父母子女(第3/4頁)

桓嶷相信紀申,也就抱著手等著。案子不小,崔穎遙遙忙了兩個多月,才將大致的情況理順了。

先是,一個驛丞告發,有一個從京裏出來、往齊王那裏去的人,在驛館裏落下了一個信封,信被水浸濕了一角,透出點字跡出來。驛丞想拿來烘幹,不意卻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因為部分被浸濕了,只能讀出斷續的句子,連猜加蒙,驛丞還原了部分真相——合浦公主意圖與齊王裏應外合,為齊王謀求回京。齊王、魯王都是桓琚的親兒子,不能回京一定是有小人作祟,把這小人除了,齊王多半就能回來了。

回京幹什麽,那就不知道了,洇濕了。但是對太子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合浦公主的信裏,明明白白的寫了,太子這樣一個原本卑微的皇子居然做了太子,而齊王這樣原本深得聖寵的人卻要在外面吃沙子。親姐姐想到這個,心就疼得不行,讓弟弟爭氣一點,裝可憐,說受欺負了,先回京再說!

又抱怨太子假仁假義,就會裝好人。又說大姐不守婦道,居然二嫁黃贊之子,又風光了起來,老天真是瞎眼。還說了吳王桓嶽不是個好人,他一定是憋著什麽壞呢。桓琚新得了個小兒子,養在宮裏寶貝得緊,這兒子的娘是個蠢蛋,別把兒子也養成個蠢貨才好。

這群在淩庶人風光得寵的時候都得縮在一邊的貨,都抖起來了,老天爺真是不公平。

扳起指頭來數,兄弟姐妹沒有一個不被她埋汰的,專揀別人的短處來罵。

信的最後一句因為折在裏面,還能看得清楚——“閱後即焚”。合浦公主也知道自己的這些個話不能叫人看到。

很不幸,這話就讓人看到了。驛丞不敢耽誤,將此事告發了。

桓琚都快忘了還有這幾個子女,淩庶人是他的人生中不甚光彩的一頁,桓琚有意不去提,沒想到合浦公主居然自己跳了出來。與合浦公主所謀之事相比,淩庶人的出身就不算個事了。

【小人,誰是小人?要怎麽除?】皇帝最恨“清君側”,那哪是“清君側”呀?把“側”字去了,留下“清君”就對了!凡打這個旗號的,最後都得把皇帝給弄了!桓琚以一個皇帝的身份鑒定,凡“清君側”的,都是要反!

【你們做夢!】桓琚一改無所事事的老人做派,精神抖擻地宣了崔穎,讓他去查。

崔穎先查驛丞,身家清白,與齊王一脈也沒有什麽糾紛瓜葛,說的話是可信的。將證物拿來一看,是合浦公主的筆跡,一方剩了一半的小印,是合浦公主的。則這信裏的內容,就是合浦公主本人寫的無誤了。

不能說是“謀反”,但是可以定為“怨望”,以及謀殺未遂。崔穎請旨,見到了合浦公主。對公主是不能用刑的,合浦公主除了“冤枉”一言不發。崔穎不再為難她,將駙馬抓來一套亂捶,問出來合浦公主確實與齊王有所聯系。

據駙馬所言,以前姐弟倆的通信兩三個月一封。到了春季裏的某一天,齊王的信使帶來了齊王的家書,接著,姐弟二人書信往來就頻繁了起來,都是同一個人來回奔波,很秘密。書信的內容駙馬表示不知道:“姐弟倆互致問候,我如何得知?”

崔穎大概是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大親切,如果親自去了,說不定會嚇死人,他派人去見齊王。也不知道打沒打,確認了齊王與合浦公主通信,自春天起,合浦公主那裏送來了一封信,姐弟倆就更加親密了。

至於信的內容,都“閱後即焚”了,並沒有保存。想要知道就得問齊王,但是齊王不是一般官員可以問訊的,更不用提用刑。崔穎派去的人沒有能夠問到往來通信的內容,現在崔穎手上掌握的,就只有一封被水洇了一半的信,且送信之人消失不見了。

崔穎將這些情況匯報給了桓琚,桓琚暴跳如雷:“孽子!畜牲!我怎麽養了這一群豬狗?!”

崔穎道:“臣懷疑其中有隱情。駙馬言道,是齊王致信合浦公主,齊王則說是合浦公主先與齊王通信……”

桓琚冷笑道:“那信是假的嗎?”

不是,鑒定過了,信是公主的,字是公主的,內容口氣都一樣。

桓琚道:“貶!廢為庶人!”

行吧,你的兒女你做主,崔穎不再爭辯,心道:【信是真的,但是萬一有隱情呢?我還是再查一查好。您不管,我管。】他有個追根究底的癖好,別人不叫查,他做白工也樂意。

直到此時,所謂公主謀逆的案件才廣為人知。

~~~~~~~~~

桓嶷知道,他該出場了。

趁著還沒有完全冷下來,離桓琚移居湯泉宮還有幾天,桓嶷到了兩儀殿,跪地痛哭:“阿爹,將十二郎、十三郎召回京師吧。”

桓琚並非將兩兒兩女貶為庶人就算完了的,還給他們挑了個離京城兩千裏的地方,發配居住、責令地方官嚴加看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