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青衫·微雨愁辭(第2/2頁)

那日未時,阿遙跟著趙老太爺回府的時候正撞見千月莊的人從裏頭出來。阿遙留心看了一眼,是外祖母慣用的老師傅,她心裏一緊,便多少明白了一些。

“去故安堂給你外祖母請個安,晚上就在那裏擺膳。”趙老太爺見外孫女神色微斂,不禁微微地嘆了口氣。

阿遙聞言,福身點了點頭。

趙太夫人的故安堂就在內院的南邊,穿過翠鳴池,再踏過一座石橋,轉進回廊走過小花園便到了。

阿遙進去的時候,趙太夫人正對著一大堆的亮澤綢緞左右挑著。

“外祖母。”她輕輕地喊了一聲,然後接過了一旁紫鵑遞上的濕帕子擦了手。

“回來了?”趙太夫人年過五旬,鬢生華發,卻眉宇露神,精氣神十足,瞧著身子骨便是硬朗得很。

“外祖母又要給我做衣裳了?”阿遙嘴角的笑有些虛浮,也難怪,年底去宣城過年這事兒她是打心底裏舒服不起來的。

“小小年紀心思轉得這樣快,也不知是誇你好還是不誇你好。”趙太夫人聞言,淺嘆一口氣便拂了桌上那幾匹上好的緞料,拉過了站在跟前的阿遙道,“可是眼尖瞧見千月莊的人了?”千月莊是懷陽小城出了名的繡莊,裏頭有兩個老師傅是京城待了多年回來養老的,手下教出的七八個徒弟,那也都是上得了台面的。趙府上上下下的衣裳繡物,清一色全出自千月莊。

“春末的時候外祖母才給阿遙新做了四套衣裳,您和外祖父的也都添置了,沒得才隔了一個多月又要千月莊置辦衣物了。”阿遙的掌心貼著趙太夫人的掌心,眼底掠過一絲惆悵道,“其實外祖母,阿遙的衣裳真的夠了,也無非是去過個年,出了正月便能回來了。”她後半句話說得很輕,似在同趙太夫人說,又似在同自己說。

趙太夫人目光一黯,拍了拍她的背道:“你從小在趙府長大,雖這兒上上下下只有你一個小姐,可外祖母知道你知書達理,是個聰慧的孩子。那兒……到底是你的家,你心裏有什麽怨氣,進了門也不能顯出來,再怎麽,你都是陸家的嫡女,你可記住了?”

阿遙聞言,心裏冷冷一笑,卻終歸不好駁了趙太夫人的話,只能無奈地點頭道:“外祖母放心,阿遙知道。”

“若是真的有辦法,外祖母也會攔在你前頭的,可你父親來信說的……唉,罷了罷了,好歹也就去一個多月,回頭讓你外祖父親自去接你回來。”趙太夫人說著說著眼底就泛起了淚光。

阿遙鼻尖一酸,轉過頭去,只留滿腔酸澀流轉心頭。

若說這周圍,真正心疼她把她當家人看待的,也只有外祖父母了。承歡趙家二老膝下這八年來,祖孫三人的感情本就不言而喻。

趙老太爺當年是梁州總督,官至正二品,為人正直清廉,誠憲帝對他也是贊賞有加的。辭官回鄉後,他在老家懷陽定了居,開了學堂設了善寺,清清悠悠地安度晚年。雖已是兩耳不聞朝中事,可這些年來依然有許多趙老太爺以前的門生前來求教,其中也不乏有些聲音是希望趙老太爺再度出山入世的。

正是如此睿智的老者,給阿遙取名為雲箏,取“雲蒸霞蔚”之音,就是希望膝下這個唯一的外孫女能活得絢爛充實。也是因為趙老太爺堅持,阿遙三歲便開始啟蒙,除了女兒家必讀的《女戒》《女訓》之流以外,也開了課專門學了《論語》《孟子》這一類女兒家不太涉獵的。

趙家二老便是這樣用心在阿遙的生活閨學上,才讓阿遙十四歲便出落成了恬淡貞靜、心寧不躁的姑娘,真正當得起“大家閨秀”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