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君臨天下(第2/3頁)

可是直到顏黨被剿滅幹凈,京城重新恢復秩序,河中王都沒有要登基的意思,漸漸的朝臣們就覺出不對勁來了。

長順四年元月,河中王帶頭上書,懇請不知何時已經進京燕北王登基,滿朝嘩然。

大周朝的一些遺老遺少當然不肯別家的人當皇帝,可是等他們想著要反抗的時候才發現整個京城都在燕北軍的掌控下了,當皇帝雖然也講究個名正言順,但是終究還是要看誰的拳頭硬,試圖與燕北王講道理的人不是被他揍趴下了就是還沒出生。

長順四年二月初八,廢帝退位,燕北王蕭衍登基為帝,改國號為明,當年定年號為建元,登基當日蕭衍拿出了真正的傳國玉璽,世人這才發現這些年皇帝們用的所謂玉璽都是假的,民間有傳言李家氣數已盡,蕭家才是真龍。

蕭衍登基之後,立原本的燕北王正妃雲氏為皇後,這是沒有什麽懸念的,燕北王只有這麽一個正妻。不過在接下來立太子的時候,蕭衍的行為又引來了後世的一番爭論,因為他沒有立自己的嫡子,也就是唯一的兒子蕭靖西為太子,他立的是嫡孫蕭惟拙。

蕭靖西在蕭衍登基之後被封為燕北王,繼續鎮守燕雲十六州。

後世有不少學者分析這一時段的歷史之後得出結論,蕭衍之所以立孫不立子是燕北與河中雙方相互妥協的結果。

蕭衍想要當皇帝,李乾就不想嗎?和蕭衍比起來,李乾才是正兒八經的龍子鳳孫,就算燕北王府和河中王府關系再好,在皇位面前,再多的交情都是浮雲,那麽為什麽最後當了皇帝的是身為燕北王的蕭衍,而不是河中王李乾呢?李乾就真的甘心嗎?

後世學著得出的理由一:李乾並非不想當這個皇帝,他是有心無力。

燕北王在燕北經營多年,燕北軍兵強馬壯,真要論武力,李乾打不過燕北王。畢竟河中王掌控河中勢力沒有幾年,手中更是沒有多少人馬。所以李乾不得不識時務,你自己拳頭沒人家硬,大好河山除了拱手相讓還能怎麽樣?

理由二:河中王一脈無後。

河中王與王妃只生有一子一女,兒子成親多年無所出,據說是因為當年被顏太後下了毒,絕了血脈河中王就算登上了皇位,最後也還是要立宗室子弟為嗣,何苦來著?唯一的女兒嫁到了燕北,外孫女還是燕北王蕭衍的兒媳婦,蕭衍親立的皇太孫的生母,所以算起來河中王的血脈其實在燕北王府。

理由三:這是燕北王和河中王雙方相互妥協的結果。

河中王後繼無人也無力登上皇位,與其便宜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遠親,還不如支持自家曾外孫,畢竟是自家血脈。燕北王也退一步,立孫不立子,以保證河中王府的利益。燕北往若是立了自己的兒子當太子,誰知道幾十年後皇帝的位子會不會落到河中王親外孫女的子嗣頭上?誰知道蕭靖西會娶幾個小老婆生幾個兒子?

理由四:老子在外打江山,兒子在後面撿便宜,這才天經地義麽!

燕雲十六州是大明朝的北部屏障,燕北王府守了北疆好幾代,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但是當時能有能力有名望能守住燕雲十六州的除了蕭靖西之外已經找不到第二人了。若是別的什麽人手握重兵,蕭衍或者還會擔心,但是兒子給孫子守江山的話,還擔心個屁。他這個當爺爺的背負天下罵名辛辛苦苦打來的江山,將來還不是給寶貝孫子的?

出於以上種種原因,蕭靖西當了燕北王帶著他的王妃和幼子留守燕北,長子阿拙當了太子撿便宜。

雲陽城燕北王府,任瑤期正在教五歲的女兒阿嫵寫字,阿嫵年紀雖小性子卻是沉靜乖巧,很有她母親的風範,小阿嫵是她父親最疼愛的掌上明珠。

蕭靖西從外頭走進來,靜靜地立在一旁看女兒寫字。

“爹爹,你擋著光了。”阿嫵擡起頭,眨巴著眼睛軟軟糯糯地看著她父親道。

蕭靖西連忙讓開,在女兒另外一邊坐下,俯身在她小臉蛋上親了一下:“抱歉,爹爹沒注意。”

阿嫵笑容軟軟地:“沒關系,爹爹下次要注意。”

任瑤期看了看蕭靖西身後,皺眉道:“阿暄呢?你不是帶他出去玩了?”

蕭靖西一邊看女兒一筆一劃,一邊拉著妻子的手,淡定地道:“我讓傻妞陪他玩。”

任瑤期聞言,心裏便有了不好的預感,瞪了蕭靖西一眼立即站起了身往外走。

阿嫵轉頭看了她娘一眼,又看了看她爹,一本正經地批判道:“爹爹,你又欺負弟弟了?娘要生氣的。”

蕭靖西沖著女兒笑得溫柔:“物以類聚,所以爹爹讓阿暄和傻妞玩,爹爹來陪你和你娘不好麽?”

小阿嫵看著她爹的目光有些同情:“阿嫵和爹爹說好不好沒有用,娘說不好爹爹你就要不好了,爹爹快寫躲到阿嫵衣櫃裏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