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河中王(第2/2頁)

至於遺詔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則是那一條諱莫如深令人忍不住多想的“五年以內,獻王極其嫡系子孫不允許離開河中。”的旨意。

歷代藩王向來是非詔不準擅離封地,更不準非詔入京,但是只要皇帝下了命令要召見,王爺們無論離得多遠都還要去京都給皇帝看看的。先皇的這道遺詔倒是好,五年之內不準獻王府嫡系離開河中,那就是皇帝就算下了旨宣獻王或者獻王世子進京,他們都可以不必理會,只當皇帝是放了個屁。皇帝再大也大不過皇帝的親爹,當然這個親爹得是已經死了的,活著的或許還沒這臉面。

顏太後和顏家得知之後是怎樣的憤怒和憋屈不得知,燕北這邊李氏知道了之後喜得又哭了一場,任瑤期則是終於松了一口氣。

五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是獻王府最合適的發展時機。以獻王府留下的根基,只要他們順利地過了這五年,以後朝廷想要下手動獻王府就沒那麽容易了。不得不說,宛貴妃的手段當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

不過對於遺詔與裴家扯上了關系,任瑤期還是很驚訝的。當初在裴先生身邊的時候,裴先生雖然曾經提起過宛貴妃,卻也僅僅是寥寥數語,不過是出於一個男子對絕世佳人的欣賞和遺憾。

任瑤期從來沒有聽說裴家和宛貴妃獻王這一系有過什麽牽扯,裴之硯也從來沒有在任瑤期面前提起過獻王。當然如果雙方有牽扯的話,這封遺詔的可信度就要低了不少。

只是任瑤期也不由得為裴之硯如今的處境擔憂。雖說以裴家的根基,朝廷想要在短期內動裴家還有些難度,也需要顧及到悠悠眾口,但是給裴家一些小鞋穿穿還是容易的。現在在朝廷為官的裴家人中,官職最高的是裴之硯的叔父裴繼,官至正二品禮部尚書,內閣輔臣,在內閣中位次第三。裴之硯現在是翰林院學士,官職只是正五品,卻是帝師,將來是要接替裴繼的。比起動裴繼,朝廷怕是更願意動裴之硯。

朝廷之事,任瑤期即便是心有擔憂,卻也無濟於事。

雖然對於先皇遺詔,相信的人比懷疑的人要多,但是持觀望態度的人卻是占絕大部分的。畢竟獻王府的真正實力如何,誰也不清楚,獻王府這些年與燕北各大家族幾乎沒有任何往來。誰也不是傻子,會願意為了一個新鮮出爐的根基不穩前途不明的藩王惹朝廷不痛快。

在這種情況下,燕北王府最先向河中王伸出了橄欖枝,雖然只是送了些禮去河中,卻是代表著燕北願意承認這位河中王。

燕北王府動了,因各種利益考量,其他各路勢力也跟著動了起來。獻王府崛起,整個大周朝的政治格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少人已經嗅到了獻王府和燕北王府之間不同尋常的政治風向。

就在這個氛圍之下,燕北王府二公子蕭靖西向任家五小姐任瑤期提親。

這個消息一出來,燕州之外的人家或許還有些反應不過來,不由得有些納悶這位任家五小姐是何方神聖?

不過沒過多久世人就都知道了,任家五小姐任瑤期是原獻王現河中王的嫡親外孫女,獻王嫡女嘉儀郡主的嫡次女。

當初獻王被貶為庶民發配燕北,從獻王到世子郡主的封號全部被奪,嘉儀郡主迫於形勢嫁為商人婦。現在先皇遺詔赦免了獻王,獻王府上下爵位被發還,嘉儀郡主的封號也跟著回來了。

或許會有人覺得商人之女的身份配不上燕北王府二公子,畢竟蕭靖西的身體雖然不好,在蕭靖康去世之後卻是最有可能繼任燕北世子之位,河中王嫁孫女還差不多,嫁外孫女的話還是隔了一層。

但是河中王膝下只有一個嫡子和一個嫡女,河中王世子成親還不滿一年,無兒無女,河中王一脈的直系血親中適合聯姻的只有嫡女所出的小女兒。好在嘉儀郡主的封號回來了,李氏再如何也是根正苗紅的金枝玉葉,皇室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