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2/3頁)

裏處略靜了會兒,我剛才要邁步,卻忽見閃出個人影,直直往我懷裏撲來:“姐姐。”

夏至嚇得立刻蹲下身,虛抱住永惠:“小祖宗,你姐姐的身子金貴,可不能這麽撞。”她沒聽大懂,撇嘴看我,我笑著彎腰,擰著她的鼻尖兒說:“挑到什麽好東西了?”

“你來看,”她挽住我的胳膊,半把我拉著,繞過了屏風。

待隨她繞過屏風,才見內間兒不止有李清,還有三四個侍衛立在四周。

李清見是我,面色有些僵,擡頭看了李隆基一眼。

他卻似不大在意,仍舊靠在窗邊,笑著問:“可是病了?”我搖頭看他,他懶懶散散地換了個姿勢,靠的更隨意了些:“這幾月我都不在長安,剛才聽夏至說你身子金貴,還以為你是病了。”

我笑了笑,沒接話。

永惠在我身側繞了一圈,才指著案台滿滿一桌的珍寶:“好多,挑的眼睛都花了。”我走過去,拿起個看了眼:“看來王元寶把私藏都拿出來了,都是好東西,”說完,才笑著去看身側的永惠,“讓你百裏挑一呢,肯定有些為難,挑兩個如何?”

她輕啊了聲,立刻喜笑顏開:“原來這就叫好事成雙。姐姐來的真好,要是我那風流倜儻的姐夫也來了,豈不是能挑三樣了?”

她說的開心,落在我耳中卻是尷尬。

若非我與李隆基之間的糾葛,她也不會在周歲時就被賜婚,早早定了終身。如今她尚是個小丫頭,並不知這其中糾葛,日後呢?若是聽人說起當年的事,可會怨我?

我在一側坐下,李清剛想上前倒茶,卻被夏至攔住:“這幾日側妃不宜飲茶。”說完,她便走出去,低聲問外頭人要了花露。

李隆基只笑著看我們,過了會兒,才側頭去看著樓下的熙攘街頭。

永惠不過七歲年紀,自然察覺不出室間微妙,只開心地挑揀著。待有中意的就拿來給我看,我說了不錯,才又喜滋滋地拿給李隆基,詢問他的意見。

如此三兩回後,李隆基終是忍不住笑起來:“永惠,今日明明是我帶你來挑生辰禮,怎麽現在看來,倒像是你姐姐的功勞了?”他邊說著,邊在我身側坐了下來。

永惠說的煞有介事:“姐姐是親姐姐,你不過是我未來的夫君,終歸還隔著一層。”我愕然看她,李隆基則隨手拿起塊迎春糕,咬了小半口,輕嘆口氣:“夫君是天下最親近的人,懂嗎?”永惠似懂非懂地點了下頭,走到他身側,笑嘻嘻地指著他手裏的半塊糕:“我也要吃。”

他手頓住,默了片刻,才將那半塊放入了永惠口中。

小丫頭吃夠了,拿起他的茶杯又喝了口。

我看著永惠的笑臉,忽然道:“那日多謝你。”李隆基愣了下,才恍然一笑:“我不過是與嗣恭投緣,如今言謝太早了。”

他說的輕淺隨意,卻是直接撇清和李成器的關系。

這幾年李成器的幾個弟妹常來閑聊,卻從未見他出現過。我不問,李成器也不會刻意提起,他們兄弟兩個各自為營多年,又怎會在今時今日交好?如今朝中不過兩大勢力,李成器與太平結盟,他自然就會站在武三思那一處,推波助瀾,從中謀利。

我示意夏至冬陽退下,李隆基見我如此,也隨手摒退了屋內侍衛,獨留了李清和永惠。

他笑看我:“可有什麽想問的?”我看了眼永惠,拿起茶杯,輕抿了口:“我父王曾說,你與張柬之定罪一案有關?”他倒是笑的更輕松了:“果真還是問到這裏了。永安,你今日肯進來,肯獨自見我,是否就是想問清楚這件事?”

我輕頷首:“是。”

他搖頭笑,半晌不語。

“武三思是什麽人,你比我清楚,我只是不想你和他攪在一起,”我輕聲道:“我對你,從未想要謀算什麽,只想你平平安安的。”

他回頭看我,眼光深不見底,過了會兒才道:“沒有謀算?這句話應該我來說,而你早已負過我了。當初你還在我府中,就開始扶持王元寶,是不是?”他說的很慢,眼中已毫無半分笑意。

我回看他:“此事我的確有私心,當年留這步棋,僅為了保住日後武家——”他笑了聲,打斷我道:“你總有道理,若按你這麽說,如今我與武三思交好,豈不也是為了你們武家人?”

我迎著他的目光,道:“我是想在李家得勝時,能保住武家的殘存血脈,武三思所做卻是引火焚身。而你,是在借他對付你親哥哥。”

他笑著站起身,手撐在我兩側,輕聲道:“永安,不管我做什麽,永惠的賜婚我一定會認,如此一來,你父王就會與我有所牽連。在我與大哥之間,你做不到兩全,明白嗎?”我聽得心底發涼,默了會兒才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