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四十八)

鳳於謙的大軍於第二天夜裏,抵達城門外。不過,他並沒有立刻發起進攻,而是按顧千城的要求,先給城內的顧承歡傳了封信,然後就在城外紮營,完全沒有開打的跡象。

鳳家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他們家鳳小將軍打什麽主意,可卻沒有一個人敢問,一個個老老實實的聽從命令,去睡覺,好養足精神。

鳳家軍本以為第二天會有一場血戰要打,一個個都做好了準備,可不想天剛亮,城門就打開了,顧承歡不帶一兵一卒,只帶著朝中數位大臣,出城親迎太子回京。

景炎逃走後,顧承歡就接手了京中大權,將被看押的重臣全部放了出來,並宣布了景炎的罪行,同時下令眾大臣做好準備,隨他了一同去迎太子回京。

不是沒有大臣不滿,不是沒有大臣罵顧承歡是亂臣賊子,可顧承歡只說了一句,“景炎狼子野心,意圖顛覆我大臣,聖上英明,早已洞悉,提前布局,我顧家人奉皇命潛伏在景炎身側。”

當然,顧承歡並不只是說說而已,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還拿出了秦寂言的暗旨。不過這道暗旨,不到事成絕不能公諸於眾。

結合景炎之前所作所為,顧承歡這話有五分可信,至於勝下的五分,自然要等到太子回京,顧承歡將兵權交出,才能相信。

“這是什麽意思?不打了?”一眾將士面面相覷,完全不明白這是怎麽一回事,直到有人說了一句,“此次叛亂的領軍是顧承歡,而太子生母也姓顧。現在太子與太子生母要進城,他怎麽會攔。”眾人才想明白了。

“看樣子,這一仗不用打了。”副將看到這一幕,滿意的點頭。

他不怕打仗,但卻不想跟自己人打,跟自己人打,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我們都是太子殿下的人,打什麽打。”另一位副將看得更明白,大聲吼了一句。

不管是他們還是顧家人,他們的目的都一樣,那就是平息內亂,扶太子上位。

鳳於謙見顧承歡越走越近,告罪一聲,便帶人打馬上前,與顧承歡簡單的溝通過後,帶著五千精銳護送顧千城與龍寶進城。

不怪鳳於謙如此謹慎,實在是人心難測,顧承歡是顧千城的弟弟不錯,可難保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一旦他們孤身進城,就會被人甕中之鱉,他只有帶著自己的兵進城,才安全。

顧千城對此沒有任何異議,龍寶也只是嚴肅的點了點頭。

別看龍寶現在還只是一個小豆丁,可卻沒有人敢忽視他。

昨夜,顧承歡就將城門、大街戒嚴,此時街道兩側除了重兵外,一個人都沒有,空得有些嚇人,可也安全,不用擔心別有用心的混跡在百姓中間。

一行人順利進宮,鳳於謙一直護在龍寶左右,以免出現意外。

宮內,以焦大人、封似錦為首的朝中重臣,早已在大殿等候,龍寶一進殿,眾大臣就高呼“太子千歲”,有幾位死忠保皇黨,更是老淚縱橫,恨不得叩謝上蒼。

天知道,當景炎宣布皇上已死,太子失蹤時,他們這些人多恨。

好在,好在老天有眼,太子回來了。

“眾位大人不必多禮。”面對數百朝臣跪拜,龍寶半絲不怯,沉穩的擡手,大氣的不似孩童。

沒辦法,他每日都隨父皇一起早朝接受朝臣的朝拜,早就習慣了。

龍椅身旁有一個小座位,那是龍寶的位置,而隔簾後也有一個座位,那是顧承歡為顧千城準備的,對此眾位大臣沒有異議。

如無意外,太子登基後,有顧家支持的顧千城必是太後,而身為太子生母,在太子年幼時,她有權聽政。

太子剛剛回宮,眾位老臣不敢拿大事與他商議,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與激動後,一眾大臣便出宮了,只留下幾位內閣重臣與太子商討接下來的事宜。

亂臣賊子兵變,雖然平息,然皇上生死不明,後面……還有很多事要做。

內閣本有九位大臣,現在只剩下五位,至於其他四位去哪裏了,龍寶沒有問,因為他不問也知,那四位大臣不是被景炎殺了,就是投靠了景炎。

依那四位大人的背景,龍寶猜測是後者的可能性更高。

內閣大臣仍舊以焦大人為首,焦大人先是問候了太子的情況,然後才提出正事,“殿下,叛逆首領景炎對天下公布,聖上已死,不知此消息可否屬實?”聽到這個消息,他們自是不信的,可現在太子都出現了,皇上卻不見蹤影,他們實在不敢不信。

皇上真要出事了,太子年幼,顧千城有顧家和鳳家軍支持,大權怕是要旁若了。

“本宮相信,父皇一定不會有事,景炎一定是騙人的,父皇他是天命之子,怎麽可能輕易死掉。”龍寶握拳,聲音有些哽咽,一時間眾臣也分不出這話到底幾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