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二四七章(第2/3頁)

馬錄這回總算得了聖命,直覺是老天開眼,不住地磕頭謝恩。

這個當口,幾個隨後跟來的親兵已將馬車牽來備好了。

沈奚對蘇晉道:“你與我同乘。”

蘇晉點了一下頭,隨沈奚上了馬車,直到起行了才問:“陛下與小殿下可已平安了?”

沈奚道:“是田宥親自帶兵送十三走的,他給左謙去了信,左謙或茅作峰應當會離開西北來接應,只是,眼下朝局亂,加之又要遷都,各方相爭不下,我的意思是,十三這幾年還是留住在西北為好。至於麟兒,你更不必擔心,三姐就等在劍門關外,想必此刻已接到他。”

朝局亂蘇晉是知道的,單看柳昀與舒聞嵐就可見一斑。

正要開口,沈奚又道:“我知道你想問什麽。”

“你還記得,當年我們都在宮裏,朱昱深的人,為何時時事事都先人一步知道嗎?”

蘇晉道:“因為他利用舒聞嵐,動用了祖制禁止幹政的內臣。舒聞嵐用這些內侍建立了一個網,但凡宮中與朝中有任何消息,都會第一個傳到朱昱深耳中。”

她說到這裏,似有所悟,“你是說,舒聞嵐與柳昀的沖突,有這些內臣有幹系?”

沈奚道:“具體因果我也不甚清楚,這兩年派人查了查,只查得吳敞的父親,曾與舒聞嵐的父親,前中書舍人舒桓是八拜之交。”

蘇晉一愣:“你是說,吳公公的父親?”

“是,太|祖皇帝起兵時,吳敞的父親還任過一名不大不小軍師,若活到今日,也算開國功勛,但,定都應天府前,不知他因何事得罪了朱景元,被朱景元下令處以宮刑,入宮做得一名內臣。做內臣後,他沒幾年便過世了,吳敞隨後凈身入宮,一直做到奉天殿管事牌子,聽人說,私下裏,吳敞還保留當年的舊稱,喚舒聞嵐一句少爺。”

蘇晉道:“我知道舒聞嵐與宦官一直有來往,當年任刑部尚書時,因對舒聞嵐生疑,還著人私下去查了查,只記得十年前,宮前殿外的梅園死過一批宦官宮女,貌似就與他有些說不清的關系,可還沒查出個所以然,就因出使安南耽擱了。”

沈奚道:“吳敞與其父曾也是野心勃勃之人,朱昱深奪位,這位吳公公自始至終沒少出力。當年朱昱深十九歲遠征北疆,舒聞嵐便已開始在宦官中羅織密網,幫他收集宮中消息了。”

朱昱深布局十數年,之所以能步步縝密,與這些宦官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蘇晉道:“可這與柳昀有何關系?”

“原是沒關系的。”沈奚道,“但舒聞嵐的野心不止於此,他……想立宦官為臣。”

蘇晉愕然道:“當年太|祖皇帝立朝,定下祖制‘內臣不得幹政’,就是為防宦禍,古來因宦官亡國的例子還少了嗎?秦時的趙高,漢時的十常侍,唐憲宗時期,更有俱文珍逼宮,王守澄弑帝。宦禍最易動搖國之根本,舒聞嵐此番豈非胡鬧?”

沈奚道:“但你莫要忘了,古來帝王皆多疑,最初朱景元立朝,設下親軍衛,其中錦衣衛只手遮天,設下能殺百官的詔獄,其本質又與只聽命於帝王的宦官有何區別?如今錦衣衛沒落了,朱昱深自需要扶持旁的,只聽命於自己的耳目。就這一點而言,終身困於宮中的宦官其實是一個選擇。

“退一步說,便是十三當年在位時,不也一樣大力提拔了金吾衛的地位,令其行事駕臨於其他親軍衛,甚至五軍都督府之上?若當年十三順利從西北回宮,如今的金吾衛,會否與當年太|祖皇帝在位時的錦衣衛一樣?”

蘇晉道:“所以舒聞嵐不單單想立宦官為臣,他是想立一個可容納這些宦官的機構,令他們做天子的耳目,為朱昱深所用?”

“是。”沈奚點頭,“他建議立廠,設二十四宦官衙門。”(注)

“其實如今的朝廷已有宦官任職,其中之一,就是當年你昏睡在未央宮時,在未央宮管事的內侍馬昭。”

“這個馬昭,會認天相,會識星辨位,又深諳航海之術,造船之術,近一年來已是呆在工部的時候居多,聽聞工部的人都服他。”

蘇晉道:“朱昱深這個人,唯才是用,不拘於禮節,放一名宦官去工部,是他能做出來的事。”又問,“此事你怎麽看?”

“我?”沈奚笑了一聲道,“皇權之內,敵強我弱,此消彼長,朱昱深心狠手辣,深沉內斂,目光長遠,魄力十足,雖不想承認,確實是難得的為帝之才,他要立錦衣衛也為耳目也好,要立宦官為耳目也好,甚至要立一名有功勛在身的王侯將相為親信耳目,終歸大不過他去。”

“權力只要還握著帝王手裏,帝王只要清明,不隨意聽信讒言,那宦之一字,就起不了禍事。”

“怕只怕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