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二三二章(第2/2頁)

她說到這裏,為防張正采不信,又添了句:“哦,對了,姚縣令還提了,你們上頭的那位,正是當朝國公,戶部尚書,沈奚沈大人。”

“他放屁!”張正采一聽這話,怒不可遏,“沈大人本官連面見都沒見過,幾曾陽奉陰違了?!沈大人是什麽樣的人物?他一封手書本官都供在案頭,要說陽奉陰違,他姚有材才是——”

一通火還沒撒完,生生噎在喉頭。

張正采總算反應過來,自己真是鬼迷了心竅,竟被這個蘇姓書生一路牽著鼻子走,險些把老底兒都交代了。

然蘇晉的目色已涼了下來:“你方才之言當真?你從未見過京師沈大人?所謂的聽命於沈青樾,只因得了他一封手書?”

又問:“他的手書是何人給你們的?寫了什麽?”

她雖是這麽問,也知張正采必不會再答。

但沒關系,只要無人攪擾,她總能讓他開口。

張正采當著幾名府官縣官的面被一書生誆騙,面子裏子都丟沒了,恨不能當即將蘇晉大卸八塊,滿腔惡火燎灼喉頭,連聲音都嘶啞三分:“來人,即刻把這個姓蘇的給本官拿下!”

“張大人。”蘇晉的語氣依然平靜,“你不好奇蘇某為何會對沈大人的手書感興趣麽?”

“因為,沈大人的手書,蘇某剛好也有一份。”

她頓了頓,一笑:“不信?沈大人為避家諱,凡他的手書,遇‘信’字,‘佳’字,‘宥’字等,都會省去一筆。”

張正采雖知這個叫蘇榭的八成又在拿捏自己,偏生她之所言恰中要害,那封京師沈大人的手書的確有些蹊蹺。

一揚袖,陰沉著臉屏退了衙差:“你既知道沈大人的用字習慣,想必不是空手而來,肚子裏多少裝了點東西,這樣,本官可以放了你,只要你——”

“不,留下她。”

正這時,那名站在眾人背後,高高瘦瘦的人影終於步入火色與夜風之中。

面目清臒,顴骨很高,正是舒聞嵐。

蘇晉老早就猜到等在那裏的人是他,也知他今夜既與張正采為伍,必要所圖謀。

但,只要有他有所圖謀,她便暫不會落入險境。

各自算計各自的,誰管得著誰?

“舒大人,此人不過一名無知小徒,您只管等著下官將事情因由問明白,命人將他擒住便好,怎好勞動您的大駕。”

方才被蘇晉牽著鼻子兜了一大圈,張正采面上有些掛不住,唯恐舒大人看輕了自己。

“無知小徒?”舒聞嵐淡淡道,“張府尹,你這話卻是僭越了。”

張正采納悶,據他所知,這名蘇姓書生從前雖有功名在身,不過位至七品都事,自己好歹是四品府尹,何至於僭越?

“方才站在遠處,還以為只是一名尋常書生,未曾想竟是蘇大人。”舒聞嵐看向蘇晉,半晌,合袖一揖:“蘇大人,三年不見,別來無恙。”

蘇晉亦回了一揖:“舒大人。”

這樣的對揖禮,只有同級之間亦或品級相差不大的臣子間才可對行。

張正采愣了愣,方至此時,總算咂摸出些不對勁了。

“舒大人,蘇榭當年不是在都察院歷經司任七品都事麽?怎麽,怎麽……”

怎麽會與舒大人是舊識?

怎麽能與他行對揖禮?

怎麽會知道沈大人的用字習慣?

“蘇榭?”舒聞嵐似乎有些意外。

他看了一眼張正采與他身後一群一頭霧水的府官們,笑著道:“她不是蘇榭,她正是當年以登聞鼓之案一力參倒三殿下,出使安南換得大隨南境四年無幹戈的刑部尚書,一品內閣輔臣,蘇時雨蘇大人。”

夜風已成呼嘯之勢,卷枝而過,簌簌葉聲恍若獸鳴。

張正采聞言大怔,雙腿顫了顫,徑自跌退一步。

他一時竟不敢去看蘇晉,半晌,只囁嚅道:“可是、可是那位蘇大人,眼下不是該在寧州服刑嗎?”

“正是呢,”舒聞嵐又笑了笑,“本官記得,當年蘇大人離宮,是柳大人為您定罪,親自目送您上的囚車,而今蘇大人出現在蜀地,該是個什麽說法呢?”

他話裏有話,蘇晉聽得明白。

但她沒答。

昔年之爭,舒聞嵐也涉足其中,彼此都是局中人,該知所謂功過,所謂罪名,都是流於表面的浪頭浮花,風吹便散,雨落即碎,連是與非都要付與漁樵閑話,哪裏還來什麽說法?

“舒侍郎此番,是在問本官討說法嗎?”

東院拱門左右洞開,一個清寒的聲音自門內傳來。

柳朝明未著官服,夜風裏,一身素色曳撒如月華,袖口描了三片葉,冷玉作眸,眸斂深深霧,是故人眉眼。

故人眉眼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