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八二章(第2/3頁)

四王妃沈筠帶親衛在崖下不眠不休地找了三個日夜才找到了朱昱深。當時朱昱深只剩了一口氣,也虧得他常年習武,身體底子十分好,隨行大夫才救回他一條性命。饒是如此,朱昱深醒來後卻成了癡人,不言不語,不識人不記事。

柳朝明道:“凡事有因才有果,若非四殿下率兵擊潰了北涼軍,與陛下一起阻撓了北涼與赤力結盟的計劃,如今的北境也不會有這年來太平,倘若軍費沉冗,又哪來錢財為湖廣一帶重築河堤?”

言脩道:“雖是這個道理,但下官一想到四殿下如今的樣子,心中總免不了痛惜。”

柳朝明自案頭又取了一本奏疏,翻開剛看了兩行,眉頭忽然一蹙,問:“蘇時雨說她回京的日子要推遲兩日?”

“是。”言脩詫異道,“有什麽不妥麽?”

柳朝明略想了想:“把京師的州縣志取來。”

州縣志上標注得十分清楚,從大隨以南回京師,最好走的一條官道途經嶴城,可蘇晉此番返京繞道蘇州便罷了,竟還要推遲兩日?

柳朝明的目光落在蘇州府右上方,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名叫清河的縣城。

“我說沈青樾怎麽不等朱南羨回京,這時候便讓四殿下來應天復命,原來他與蘇時雨已覺察出不對勁,打算對殿下與本官動手了。”柳朝明寒聲道。

言脩聞言大怔:“大人何出此言?”又看向桌案上攤開的州縣志,“這個清河縣裏有大人與殿下的暗樁?”

柳朝明沒答這話,自書案前站起,吩咐道:“命人跟沈青樾帶句話,本官有急案要辦,外出三日,由他主持廷議。”

“大人是要親自去清河縣?”言脩愣道,“可沈蘇二位大人已對大人起疑,大人此去清河縣,難道不怕打草驚蛇,更加深他們的疑心?”

可他這一問仍沒得到答復,柳朝明早已推門而出。

此時的天全亮了,一道金霞灑落,宮閣也不再沉寂。軒轅台前的掌燈內侍剛吹熄了手裏的風燈,直見前方有一氣度清寒之人走來,認出是柳朝明,忙不叠跪地行禮:“拜見首輔大人。”

柳朝明沒理,徑自往宮外走去。

打草驚蛇又怎樣呢?

“殺無赦”的詔書早在這深宮裏頭藏了兩年。草不打,蛇已經驚了,既如此,他該如何行事就如何行事。

反正生而為人,來去孑然,從來就沒懼過什麽。

蘇晉自接到沈奚的信後,命隨行護衛在蘇州府郊外駐紮,換了一身裝束,獨帶著覃照林往清河縣而行。

兩人著便衣,在驛站雇了馬車,足足行了一日。

得進了縣城,覃照林十分不解地對蘇晉道:“大人,俺是真地沒整明白,您如今官都做得這麽大了,沈大人咋還要您親自去辦案?不就一個小縣令麽,您隨便寫個令狀,派人來一窩端了不成?”

蘇晉一聽這話就笑了:“你當縣衙是山賊窩?”略一頓,又道,“此案非我親自來查不可。”

覃照林聞此言,心中一下有了眉目:“難不成是咱們在安南查了大半年的案子終於有了線索?”

蘇晉點頭:“對。”

覃照林搓著手:“俺倒要看看這位富可敵國的土財主究竟是誰。”

覃照林言語裏的“土財主”確有其人。

卻說蘇晉出使安南期間,在當地發現許多大隨貨物,絲綢茶葉瓷器等不勝枚舉。她原本不甚在意,後來一想,大隨與安南邊境流寇四起,貿易不該如此繁榮才是。

她找到胡元捷,請他幫自己追查。真是不查不知道,查了才知這些大隨貨物自數年前開始便成批量售入安南,源頭一樣,可線索沒沒追蹤至關鍵一步就斷,查不出那隨商是誰。胡元捷精於算經,於是幫蘇晉算過一筆賬,若以十年計,這名將隨貨銷入安南的隨商已掙紋銀萬萬兩,富可敵國。

蘇晉深知此事不簡單,且一個擁有如此巨額錢財的人,他在隨境要做什麽,能做什麽都是不可估量的。她隨即稱病,在安南境內多留了大半年,收集證據賬目,命人帶回大隨,讓沈奚以戶部之力舉國追查。

正是幾日前,蘇晉接到沈奚的密信,說此事似乎與柳昀有關,又令她急去蘇州府清河縣令府邸,說這名縣令大約知道一些內情。

蘇晉雖馬不停蹄地就趕來了清河縣,但心裏直覺柳昀不該是他們要找的那個行商之人。可沈奚既查了,即便不是柳昀,也該與他脫不開幹系。

蘇晉是以小心謹慎,與覃照林換了裝束,沿途跟車夫打聽了縣令為人,得知他清廉愛民,十分尊儒,嘗愛跟讀書人打交道,於是自稱是自南方來的秀才與隨從,來府上獻文章,請賜教。

應門的小廝倒也有禮,說道:“二人貴客既是自杞州遠道而來,不如先請到正堂稍坐片刻,我家老爺最好與讀書人打交道,平生最愛詩書文章,等他下值歸來,一定與賈公子好生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