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一二二章

這日清晨, 趙妧起了個大早, 原想先幫沈奚打點好行囊,沒想到來趙府祝壽的賓客比往年陡然增了一倍,趙衍在前院新開了三十席,人手不夠, 連趙婉趙妧這樣的千金小姐都喚去幫忙。

一直到近午時, 趙妧才趁著吃晌午的空閑來了別院。

沈六伯已理好行囊了,趙妧又點驗了一遍,確定一應妥當,從膳房裏取了兩小壇酒, 拿布囊細致裹了, 對沈奚道:“阿妧知道沈大人每逢春來都要釀酒,今年卻不得閑, 這兩壇是阿妧幫大人釀的,大人自己留一壇,另一壇可拿去給蘇大人, 他這兩月間為大人奔忙, 實在操勞。”

沈奚隔著布囊都能聞到杏花香。

他看趙妧一眼, 拄杖到石桌跟前, 一邊將布囊解開,一邊道:“蘇時雨不好酒,且也並不在乎我會否答謝她。”將一壇杏花釀取出, 忽地笑了笑, “趙二小姐說得對, 是該借花獻佛,這一壇便轉贈給你。”

趙妧頰邊又染飛霞,好半晌說不出話來。

片刻,她將酒壇子回推寸許,輕聲道:“阿妧與蘇大人一樣,也不在乎沈大人會否答謝。”她微一咬唇,“但是,倘沈大人當真要謝,為阿妧的扇子上提兩行字就好。”

言訖,也不容沈奚推辭,自去廂房裏取了扇子與墨寶。

女子常用紈扇,而趙妧取的扇子卻是一柄男子用的折扇,扇面除角末畫著三兩點桃花,余處空無一物。

這樣的折扇,她卻要沈奚題了字來自己收著,寓意為何沈奚不用想也明白。

他又看了趙妧一眼,臉上的笑意漸漸斂起,提筆坐於石桌前,落了三兩次筆竟一觸扇面即收,良久將筆擱下,說道:“我向來是個有什麽說什麽的人,心中有幾個句子,卻不甚吉利,想到二小姐的折扇是男子所用,日後或該贈人,覺得不題也罷。”說著將桃花眼一彎,笑嘻嘻地道,“其實趙二小姐若覺得沈某的字好看,沈某大可以抄幾幅字帖給你,從《出師表》到《晁錯論》,你覺得可好?”

《出師表》有言: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晁錯論》有言: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權之計。(注)

趙妧雖讀過書,文章卻念得少,她不明沈奚言中深意,但那柄未題半字的折扇是何意,於她卻十分明了。

午時已過,艷陽卻收起芒刺。連著好幾日沒下雨,雲團子終於又蓄積起來。

趙妧垂眸靜立半刻,然後將攤在石桌上的折扇慢慢合上,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好,那待沈大人的傷養好了,便給阿妧寫兩幅字帖。”

她擡頭看了眼天,又道:“今日趙府賓客多,想來又要落雨,正院那頭還等著阿妧去幫忙,就不多陪沈大人了。”

沈奚一點頭:“也好,覃照林想必也該來了,等他一到沈某自會離去,你先回正院,不必再來送。”說著,自石桌畔取過木杖,撐著站起。

他如今身上的傷已大好,只是腿腳仍是不便,每當坐下與起身都頗為費力。

趙妧在一旁看著,忍不住上前將他扶了扶,正這時,別院之外忽然傳來零碎而繁雜的腳步聲,隨即只聽一個聲音怒斥道:“阿妧你在做什麽?!”

竟是趙家夫人。

因相隔甚遠,趙夫人一時沒認出沈奚,目光直直落在趙妧摻著一陌生男子的手上,頓時只覺氣血上湧,又道:“給我松開!”

趙妧被這一聲嚇得整個人都顫了顫,卻怕沈奚離了自己的摻扶站立不住,直到看他將木杖架好,才回過身,紅著臉喚了聲:“母親。”

來到別院的不止趙夫人一人,除了趙家大小姐趙婉以外,竟還有一幹自別府來祝壽的女眷。

原來晌午用膳之時,一幹人等提及谷雨節的踏春,說是想去京郊的草場。趙夫人原想問問趙妧的意思,卻沒找著她,這才聽一旁的嬤嬤說阿妧這兩月好清靜,閑來無事像是去了別院。趙夫人於是想起別院的幾株杏花樹最好,起了賞杏的心思帶著一眾女眷前來,未曾想竟望見這樣丟人現眼的一幕。

趙夫人低聲對一旁的嬤嬤道:“去正院請老爺。”然後橫臂將一眾女眷攔了攔,自行走下台階,對院中那一抹長身玉立的青衫身影道:“你是何人?”

到底是自家醜事,若沒有旁人瞧見,責罵一通也該遮過去。可眼下京中貴婦貴女俱在,也只有盡量處之泰然才可能有轉圜的余地。

可惜沈家公子並非籍籍無名之輩,就這麽拄杖回身淡淡一句:“青樾見過趙夫人。”便引得院中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沈府敗落的消息京師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萬不曾料到這一位昔日名震京師的貴公子如今竟落榻在都察院趙府。

且看樣子,還是被趙家二小姐私自請來的。

趙夫人與沈夫人畢竟是故舊,縱然沈奚這樣出現實在不妥,她也不好開口責問,左思右想竟沒了主意,所幸過了不久,趙衍便自前院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