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蕭懷瑾從去歲起稱病不朝, 宮裏祈福的朱砂掛到如今,已經有不少大臣心生疑竇。

雖然蕭懷瑾從前偶爾也曠朝,打打馬球,喂喂虎豹什麽的,他病倒的這些日子也有大臣入宮覲見過,聽聲音著實挺萎靡的;但從兩個月前,也就是冬月時, 朝中開始隱隱有傳言, 說蕭懷瑾長久稱病不朝,其實並不是生了病, 而是根本不在宮裏。

起初這流言遭嗤,畢竟後宮裏出了那樣大的事,曹皇後難產, 死掉一個皇子一個公主, 寵妃白昭容公然行刺被砍死,聖德妃牽連罪名被發落出宮……換誰誰都要精神恍惚,一病不起。

但過去這麽久,你皇帝不露面就罷了, 好歹把儲君立了啊!萬一撐不過去這茬,龍馭賓天了怎麽辦?

雖然大臣們急著站隊找下家, 但不好公然奏議此事, 好像盼著皇帝快死一樣。於是又拖到年後,陛下連除夕宮宴都沒露面,如今又有不在宮中的傳言, 各種猜測便甚囂塵上。

及至如今,在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下,竟有一百多個官員跑來求見皇帝。有人是探聽消息,有人是急著站隊,有人是別有居心,也有人是真的擔憂天子安危。

夕陽一點點斜過,落日熔金將巍峨森冷的宮殿鍍上一層昏黃。

禦前公公李長寧旁觀著,有小黃門跑到他身邊,附耳低聲說了什麽。李長寧面色瞬間一松,再擡頭時已經是微微含笑:“各位大人們,請回吧,太後很快要來看望陛下了。”言下之意,他們跪在這裏擋著路,於禮不合。

人群中有人低聲哼道:“她來又怎樣?還不知道陛下的病,是不是和太後有關呢!”

“現在也不知陛下究竟如何了,說不得生病也只是糊弄我們的……”

人群中議論聲逐漸嘈雜,李長寧皺起眉頭。

皇帝出宮的消息原本壓在宮內,卻被皇帝近身伺候的內侍總管蘇祈恩傳了出去。得虧何太後早有警覺,內衛在宮裏抓了幾名暗哨,可蘇祈恩早已逃了。

當然,不若如此,李長寧也得不了提拔,跑來禦前伺候。

陳留王得了消息,將流言散布的這段時間,何太後也與他暗中過了幾招,可謂是數度驚險。

起初陳留王的人暗地裏煽動,散布何家對皇帝不利的傳言,造謠說皇帝不朝乃是何家為了篡位。

何家雖然與何容琛不同心,但涉及帝統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為利益故,總還是要守住秘密的;鄭麗妃的父親聽命於何家,控制著禦史台的口風,為了轉移大臣們的視線,轉而挑起各方戰火,針對各派系的彈劾層出不窮,鬧得底下臣子撕逼掐架打嘴炮,無暇去細究皇帝的事;至於曹丞相,他與何太後有多年默契,不知道和太後通了什麽氣兒,暫時沒有表態。

這些傳言和猜測被壓了下來,隨著時日的發酵,意料之中的逐漸膨脹。

“太後駕到——”

嘹亮的唱報聲,在延英殿前回蕩,原本還在喧嘩要求面聖的大臣們,紛紛梗著脖子望向那浩蕩的儀仗。

延英殿除天子外不許乘輦。何太後是步行而來,一身檀色織金對襟大衫,金霞色長披帛,莊重得遙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

但令人意外的是,她的身後,竟然還有宣寧侯方老將軍,以及快要致仕的禮部尚書蔡瞻。

人群中有人微微冷笑。一文一武,看來何太後是早有準備,果然挺難對付。

不過,今天別說是方老將軍和蔡瞻來勸,只要天子不露面,誰來勸都是徒勞!

------------

何容琛走得很快很急,步伐卻穩當,面上似也平靜。她站在殿階上,目光冷厲地掃過跪著的大臣。這些請命的人中,有些是煽動人的,絕大部分是被人煽動的。都有哪些人呢——

台省官、寺卿官都在了,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禦史台也有。

她心頭重重下沉。百官請願,這意味著什麽,不言而喻。會導致怎樣的惡果,也完全可以預見。

陳留王還真是用對了一招。

去年,朝中便出現了流言和議論。她那時提早留了一手,將方老將軍召進了宮,密談皇帝出宮一事。算是破釜沉舟。原本此事只有何家知道,以此拿捏她,叫她分外不痛快,現今宣寧侯也知道了,更方便她制衡形勢。

方老將軍沒有懷疑何太後說謊,因為以前教過蕭懷瑾兵法,當然熟稔皇帝的性子,幹出這種事一點都不突兀。

同樣,太後也召對了禮部尚書蔡瞻——這麽大的事情,冒險告訴二人,是因信得過他們的人品。這兩個老臣都是歷經三朝,巫蠱案、蘭桂黨爭、韋氏滅族……他們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趁火打劫,依然是做著自己本分的事。

所以,她不求他們對她忠心,但求說話有分量。

也正是找對了人,這兩位老臣幫她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群臣質疑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