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3/4頁)

一著不慎,就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蕭湛立刻起身準備進宮,見江令宛臉色憂慮凝重,就安撫道:“我先送你回家,別擔心,山西離京城近,必然是瘟疫剛剛發生就有人報過來了。不會有事的。”

江令宛是重生者,有些事蕭湛不知道,她卻知道,只是形勢不明朗,她不好跟蕭湛說。

“瘟疫的事急,你先進宮,我歇個午覺,等睡醒了我自己回去。”

“好,要是我回的早,就來接你。”蕭湛握了握她的手,出了門,吩咐青峰在這裏等著江令宛,便走了。

江令宛陷入了沉思。

這場瘟疫前世也有,不過不是在現在,而是在明年三月,確切地說,是在五月。

明年三月,山西突降冰雹,來勢兇猛,毀壞許多莊稼、屋舍。洪文帝著戶部撥款三十萬兩賑災,讓工部立刻奔赴山西,幫助受災百姓重建屋舍家園。

當時大皇子管著工部,二皇子管著戶部,二皇子撥了二十萬兩賑災,只用來安撫流民,不把原本定好給工部的十萬兩拿出來。

導致工部沒錢,災後重建工作很難展開。眼看著二皇子就要得了巧,突然流民中爆發了瘟疫。

瘟疫來勢洶洶,太醫束手無策,從山西蔓延到京城,每天都有無數無辜百姓慘死。

北直隸人心惶惶,哭嚎遍野,洪文帝驚怒交加,無計可施。

就在人人自危,一籌莫展之際,寧軒站了出來,他獻出一張藥方,說能治好瘟疫,又遊說京城富商捐錢,帶著錢財、藥材、大夫奔赴山西,救活了百姓,治好了瘟疫。

然後寧軒脫穎而出的,風頭無兩,一躍成為世人眼中的治世能臣。

這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身為寧軒當時的妻子,江令宛卻知道,寧軒早在三月底就開始暗中購買藥材了,而瘟疫卻是五月份才爆發的。

她很心驚。

這明明就是一場陰謀,一場寧軒為了功名利祿、權勢地位使出的陰謀,瘟疫並未天災,而是人禍。

是寧軒故意制造瘟疫,早早準備好解藥,就為了揚名立萬。

那時候寧軒對她還不錯,知道她生氣,寧軒跟她解釋,說他提前準備藥材是奉了大皇子之命,他其實並不知情。

那時的她是個內宅婦人,對朝堂上的事並不怎麽懂,也覺得幕後指使是大皇子,寧軒不過是奉命而為。

後來她發現寧軒跟大皇子對著幹,奉命而為不過是寧軒的借口,可惜那時已經遲了,寧軒已經大權在握,將她休棄,她就是說出去也於事無補了。

因為這場瘟疫在明年雹災之後,而她再過半個月就要對寧軒動手,所以她沒將這場瘟疫放在心上。

她之前想的是,只要今年寧軒倒了,明年瘟疫就不會發生了,等過了年,她就提醒蕭湛雹災的事,讓他早做防範。

但是她沒想到,這一世寧軒竟然提前動手了。雹災沒來,他就制造了瘟疫。

想來是他急著想握住權勢好對付她跟蕭湛的緣故。

這一場瘟疫,說是瘟疫,其實是投毒,解藥就在寧軒那裏,幸運的是,前世她看過解藥的藥方,在寧軒準備藥材的時候還看到過其中的幾位主要的藥材。

江令宛閉目思索,把藥方寫了出來,只可惜她只記得藥材,不記得劑量。

“青峰。”她喊道,“準備船,我們回府。”

等青峰架馬車載著江令宛京城時,他們就看到成群結隊、衣衫襤褸、形容枯槁的流民了,各大藥鋪門前站滿了買藥囤積藥材的百姓。

每每發生疫情,藥材都要漲價,百姓們聞風而動,趁著沒漲價之前買一波屯著以備不時之需。

還有很多背藥箱的大夫急匆匆的。

看來疫情跟前世一樣兇猛嚴重,朝廷也像前世一樣發現太醫不夠用,張榜征用民間大夫抗災救急。

寧軒,他竟然如此喪心病狂,不擇手段。

江令宛的臉孔上覆了一層嚴霜,他想得這個驚天之功,她偏不讓他得逞。

回到定國公府,江令宛先去見傅氏,早上出門前,她說要先去給婆婆請安,蕭湛說他已經打發人跟傅氏說了,今天要帶她出去玩,所以早上沒請安。

這會子回來了,得先給婆婆說一聲,江令宛順便把蕭湛進宮的事也說了:“流民進城了,太醫院在招募民間大夫,我把趙爺爺的弟子叫過來問問什麽情況。他醫術很好,說不定有治療瘟疫的方子。”

傅氏自然知道趙老大夫,她連連點頭:“你去吧,若真能找到方子,也是大功一件。也算是幫五郎的忙了。”

從前南邊就爆發過災情,因為救助不到位,流民叛亂,蕭湛帶兵去鎮壓過流民。

雖然平定了民亂,但蕭湛回來時情緒很不好,畢竟那些流民都是普通百姓走投無路才揭竿而起的。

傅氏很怕這次重蹈覆轍,到時候又要蕭湛去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