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3/5頁)

江令宛微微一笑:“有父親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江令傑還沉浸在江令宛說他不配待在江家那句話裏,心頭掀起一陣又一陣的驚疑。

江令宛這樣說是什麽意思?

難道他身世的秘密已經被江令宛知道了嗎?

不,不會的,姨娘說過,這件事只有他們母子知曉,就連二姐姐都不知道,江令宛就更無知道的可能了。

不能慌,一定不能慌!

他要沉住氣,江令宛只是無心的一句話,他不能自亂陣腳。

他種種思緒被江令宛的聲音打斷了:“既然父親願意做中間人,那傑哥兒就把這篇文章復述一遍吧。”

江令傑寧神靜氣,微微揚了下頜,朗聲復述,不、準確的說,應該是背誦。他將這篇文章一字不錯地背誦了下來。

“三姐姐,你還有何話說?”

“要我說,你分明是早早就背好了文章,否則怎麽會一字不差?”江令宛扯了扯嘴角,眸光閃爍,“看來,你之前一直是用這個方法蒙騙父親的,所以父親才沒有察覺你的問題。”

“三姐姐!”江令傑怒了,“你毫無證據就這樣血口噴人,分明是故意要打壓於我。”

“父親,求您給我做主!”

江令宛道:“你不必問父親,我只問你一句,若你能答對,就算你贏。我且問你,自古帝王,所為不下堂階而化行於風馳,不出廟廊而令應於桴答[注釋一]。這句話裏面,桴答二字是什麽意思?”

江令傑神色一緊,心頭發涼。

江令宛說的沒錯,從前他的確是找了人替自己寫文章,然後背下來,再當著夫子、父親的面默寫下來,這一招屢試不爽,夫子、父親從未懷疑過,只贊他天資聰穎,非池中之物。

至於文章裏的意思,他大致是明白的。卻從未斟詞酌句地弄個一清二楚,因為夫子、父親從來沒問過,所以他就也沒放心上。

沒想到江令宛眼睛這麽毒辣,一眼就看出來這文章不是他親筆所作,還提了這樣一個刁鉆的問題。

自古帝王,所為不下堂階而化行於風馳,不出廟廊而令應於桴答。

這句話,前半句他是知道的,是說帝王不下廟堂樓階,就能讓政治主張像風一樣快速推行天下;後半句意思差不多,也是說帝王高居廟堂,卻能讓政令如桴一樣得到快速的應答。

那麽這個“桴”字,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江令傑搜腸刮肚,開始回想之前學到的,關於桴的內容。

他絞盡腦汁,沒有立刻回答,江伯臣眼神一沉,察覺出了問題。

江令宛哂然一笑。

江令傑才九歲,《爾雅》、《論語》都已經學過了。

《爾雅》裏說,棟謂之桴,即房屋的二梁。

《論語》裏說,乘桴浮於海。桴,解釋為竹木筏子。

但是這裏都不是,桴,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即鼓槌。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皇帝雖然居於廟堂,政令卻能像鼓聲那樣得到應答。

她斷定,江令傑一定在二梁、竹木筏子之間做選擇,絕想不到鼓槌。

江令宛想的沒錯,江令傑的確在這兩者之間猶豫,他真的一點把握都沒有。

“怎麽了?這不是你作的文章嗎?連意思都不懂,需要想這麽久?”

江令宛帶著嘲諷的聲音傳來,逼著他作選擇,江令傑咬咬牙,下定決心道:“桴是二梁的意思,這後半句的意思是說,君王的政令說出去很快就能得到應答,就像……就像在二梁上一樣繞梁不絕。”

這句話一出口,他就聽到一聲嗤笑。

江令傑陡然變色,腦中轟然一聲,完了,他回答錯了。

“不,我剛才說錯了,不是二梁,是竹木筏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是說……”

他迅速改口,可若是換成竹木筏子,上下語境怎麽都對不上。

難道竹木筏子也不是正確答案?

江令傑越想越心涼,越想越驚慌,他鎮定的神色終於維持不住,流利的口齒此時也變得磕磕絆絆起來。

江令宛轉頭望向江伯臣:“父親,孰是孰非,您心裏應該有論斷了吧。”

當然有論斷了。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江令傑的問題。自己做的文章,卻不明白文章的意思,分明是作弊。

江伯臣臉頰抽搐,雙眼噴火,怒不可遏上前,揚手給了江令傑一耳光。

“你這個小畜生!”他怒目圓睜,眼中有無盡的憤怒與失望,“給我跪下!”

江令傑是他一手教養大的兒子,這幾年一直養在他身邊,江令傑的文章弄虛作假,這要是傳了出去,不僅江家名聲掃地,江令傑不能參加科舉,就連他這個做父親的都要聲名狼藉。

身為文官清流,文章名聲比性命還重要,其他地方犯錯都不要緊,若是文章弄假,那就一輩子都擡不起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