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禮物(下)

司徒篪洗三後,趙重熙率軍奔赴辰州。

在太上皇和韓禹等人的鼎力支持下,鳳凰兒以輔政皇後的身份順利步入朝堂。

知道太上皇身中劇毒的人不多,但尚不滿五十歲的他突然禪位與皇長孫,還是引起了不少人,尤其是曾在元後麾下效命的朝臣的猜測。

然而,他們暗中觀察了太上皇許久,發現他只是比從前清減了不少,白發和皺紋也增添了一些,和他們暗中聽聞的病入膏肓似乎相去甚遠。

加之經太上皇之手批閱的奏折,條理清晰字跡流暢,和從前一般無二,讓他們更加無法斷定他的真實情形。

還有一點似乎更能說明問題。

太上皇最近幾個月獨寵韓太後,十日中倒有八日歇在永安宮。

大家都是過來人,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一個男人如果真的不行了,絕不會主動把這個事實暴露在自己的女人面前。

因此,對於司徒皇後輔政一事,雖然有不少朝臣頗有微詞,但她是太上皇一手扶持上位的,又有誰敢在這個時候提出不同意見。

然而事實上,太上皇的情形卻並不樂觀。

他的右手已經徹底沒有了知覺,左手連空了的茶盞都端不穩。

雙腳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每次最多能走百尺便再也無法堅持。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他不再是大宋皇帝,即便是長達十日缺席早朝,也不會像從前那般引起太大的恐慌。

對於如今的大宋而言,最重要的便是與燕國之間的人戰爭。

但戰場距離京城還很遠,且兩國之間暫時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因此對人們的生活影響還不算太大。

其次是因為冊封皇後而開的恩科。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

封後開恩科卻只是偶爾為之,有歷史記載的也沒有幾次。

而大宋這一次因為封後而開恩科,卻是鳳凰兒和韓禹等人仔細商量之後,一起向太上皇建議的。

鳳凰兒輔政後,便開始著手開恩科的事宜。

慕悅兒的祖父慕老尚書致仕後,戶部尚書一職便有了空缺。

明眼人都十分清楚,這個位置是留給韓雁聲的,只不過礙於他還太年輕,資歷也嫌不夠,太上皇那時只能讓那極為搶手的位置如此這般地空著。

如今同燕國開戰,戶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沒有尚書總領大局,整個戶部很容易生亂,必將影響糧草軍械等物資的籌備。

於是趙重熙登基後,力排眾議讓韓雁聲做了戶部尚書。

韓雁聲能力卓絕,很快就坐穩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戶部的問題解決了,糧草軍械等物資也按時按量送到了前方將士們手中。

鳳凰兒滿意之余又有些頭痛。

大宋為何只有一個韓雁聲?!

戶部少不得他,吏部也正好缺一個他這樣的能人。

這一日散朝後,韓家父子以及幾位重臣隨鳳凰兒道禦書房議事。

議題恰是關於開恩科和大宋七品及以下低等級官員集中考核的計劃。

開恩科沒有太多可以商議的,無非是關於出題範圍。

主要還是商議關於低等級官員入京集中考核的計劃。

這個計劃是鳳凰兒和韓禹仔細斟酌之後才提出的。

大宋向燕國宣戰後,雖然暫時還沒有進行大的戰役,但經過幾個月的步步蠶食,宋軍還是占領了兩國交界處的十幾座小城池。

宋軍攻打燕國的目的是要統一中原,而不是像契丹人那般燒殺搶掠一番立刻就撤兵。

因此,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意味著大宋的版圖中多了一塊土地,大宋又多了一座城池的百姓。

繼續用燕國的官員不是不可以,畢竟百姓們人心浮動,需要閱歷豐富且同他們熟悉的官員出面維持穩定。

但為了今後行事方便,每一座城池每一個衙門的最高長官都該是大宋的官員。

可這麽一來,大宋的官員,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州任職、品級相對偏低的官員,數量上就有些不夠了。

吏部臨時培養出來的官員倒是有一批,可他們缺乏在外州任職的經驗,去了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觸發更大的矛盾。

所以鳳凰兒才大膽對韓禹說了自己的計劃。

把大宋各州府七品及以下、年齡四十歲以下的官員召入京城進行考核。

符合條件的便直接去往宋燕邊境,隨時準備接手宋軍攻下的城池。

其實鳳凰兒也不想這麽著急,可兩國邊境不斷有戰報送回京城。

燕軍人心渙散,宋軍勇猛如虎。

後續的動作跟不上,將士們的戰果隨時可能成空。

一個時辰後,兩個議題基本商議妥當。

重臣們紛紛告辭,鳳凰兒將韓禹留下同她一起批閱奏折。

※※※※

活了五十多年,左楚鈺的腦子從未如此混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