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間界亂世持續的時間遠比漫天仙佛預料的時間要長。

在經歷五胡亂華,南北朝混亂之後,終起一朝,名號“隋”,亂世始有安定之相。

然盛極而衰,隋僅立兩朝便頹,短短38年的時間根本無法聚攏人族氣運於國運,人皇亦始終未出,人間界再亂。

至此,人間界戰亂近700年,人族氣運大頹,幾近衰靡。

618年,隋國運亡盡,人間界再立新朝,廢隋苛政,攘外安內,一統華夏。

名號,“唐”。

唐朝建立,人族得以休養生息,暫緩其氣運衰退之相。

但人族氣運衰頹太過,急需一位人皇扛起人族氣運,鎮壓新朝國運。大勢所趨之下,人族氣運分落李氏血脈,人皇之爭醞釀待發。

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擊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迫使高祖禪讓帝位。

同年,李世民登基為帝,人族氣運收束於唐朝國運。

人皇終立。

貞觀初年

長安·東宮

李世民繼位後,因權利交替得並不算順利,太上皇李淵雖禪讓帝位,卻不肯搬出太極宮。

礙於孝字當頭,再加之李世民爭奪皇位時的手段已被天下野心之徒多做文章,李世民只得屈居於東宮批閱奏折,處理事務。

是夜,風急雨驟,打在瓦片磚塊之上的聲音萬分急促。

殿中的燭火被從縫隙中掠入的風吹動,被無限放大籠罩在殿內的影子不安地晃動著。

伏案批閱奏折的李世民朱筆停頓,側頭看向案頭閃動著幽光的夜明珠,不知為何,忽而想到一則民間口口相傳上千年的傳說故事。

他不由笑了下。

未滿而立的年輕帝王擡手輕揮,無聲靜候在側的內臣躬身行禮,緩緩退下。

李世民放下手中朱筆,起身緩步至窗邊。

若商王帝辛當真經歷過那樣傳奇的爭鬥,想必傳說中那個帝王與仙者對坐交談的雨夜,也是這般的驚雷陣陣,聲響轟鳴罷。

想到帝辛在位時的西岐與諸侯皆反,卻硬生生被這位帝王扭轉乾坤,以雷霆手段鎮壓,李世民袖中的手緩緩收緊,對如今朝野內外言他得位不正的傳言越發不屑。

得位不正?

何為正?

成者生,敗者死。

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居之。

想到自己一手策劃的“天降預言”,李世民心中並無半分對仙神佛陀的敬畏。

殿外大雨,殿內多少顯得有些沉悶,李世民擡手欲推窗,便聽得身後傳來腳步聲。

很輕,只有幾步,卻似憑空而出,十分突兀。

帝王的眼神瞬間殺氣凜然,右手按在腰間長劍劍柄之上,手指緩緩收緊,青筋凸顯。

縱然登基之後李世民對外脾性溫和有禮,手段柔和許多,但他從不是什麽文人模樣,而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踏著血和兵戈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鐵血帝王。

女子的身形在燭光中緩緩顯露,墨發青衫,眉間一點殷紅色。

被侵入這樣近的距離,這位武藝強悍的帝王卻並沒有察覺到半分異樣。

“轟隆——”

驚天動地的雷鳴聲震響,電光劃過天際,黑沉沉一片的一座座宮殿像是被喚醒。

屋脊之上的瑞獸顯露出猙獰的影子,蹲坐在冰冷孤寂的長階前,注視著殿內窗前無聲對峙的兩人。

時隔千年,商音看到了人族亂世之後終於迎來的人皇。

唐皇,李世民。

他的五官和帝辛一樣,帶著鋒利的銳氣和野心,目光深邃。

但與帝辛散漫之中的傲然不屈不同,面前的這位帝王,年輕的眉眼沉澱出隱忍之智,沉著穩健,堅毅果決。

他是一個絕不會被外界動搖的帝王。

商音腦中心念急轉,正在思考該如何開口時,面前的帝王卻表情頗有些微妙古怪道:“閣下……莫非是商音尊者當面?”

商音一愣。

“商王帝辛在位之時,仙人於凡世橫行無阻,肆意插手凡人命運,挑撥人族內亂。如今人族亂世才歇,諸天仙者……這麽快便坐不住了嗎?”

李世民尾音微微上揚,似是覺得有些滑稽,又好似拖著些許諷意。

商音斂眸,手指於袖中掐指輕算,這才發現端倪。

當初帝辛壽命將盡之時,她曾去商王宮相迎。

那時在帝辛的套話之下,她曾說出過人族在商朝滅亡之後,尚有劫難未過,此後會有另一位人皇應劫。

當時帝辛並沒有說什麽,反而表現出渾不在意的放松姿態,卻在商音離開,將時間留給他親眷之時,囑咐其子武庚將“人皇仙者夜雨論人劫”的傳說散播了出去。

商朝民風開放,百姓對西周反叛,殷商出兵鎮壓之戰並無避諱,甚至封神之戰的真相與細節也任由百姓議論揣度。

人皇帝辛,尊者商音,雨夜定乾坤。

這番有關人族氣運論的傳說,在商王帝辛駕崩後,更加被百姓競相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