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小心眼兒(第2/3頁)

蕭君澤也點頭:“好,但其實也沒什麽好說的正事。”

……

領土的事情,當然還是以淮河到襄陽為界,南北兩國互市的城市,襄陽、鐘離、汝南,外加青州。

南北兩方每年相互送些賀禮,作為兄弟國間的往來。

但元宏卻另外提出一個要求,他要大量的南國藏書——北方大亂了兩百余年,衣冠南渡時,有份量的世家都帶著藏書南下了,北國不說是文化荒漠,但肯定在藏書上是抵不過南國的。

“放心,”蕭君澤道,“我回頭讓朝廷辦一個印書局,凡是印的是四書五經,數術天文,農漁牧桑都給你印副本。”

元宏點頭,又道:“那能把雕版也送一份?朕付錢便是。”

“成,但雕版的工匠要你來出。”蕭君澤不糾結這點小事,在他眼裏,南北都是華夏,不需要藏著掖著。

看蕭君澤那麽好說話,於是元宏便得寸進尺:“那自然還能派些大儒過來講學?”

“隨意,只要你能請動他們,我自然不會阻止。”蕭君澤點頭。

“那,南國士子,前來北國求官,你也不管?”元宏繼續試探。

蕭君澤笑出聲來:“陛下以為南朝官多麽,你願意讓他們入仕北朝,我絕不會有一點意見,你願意的話,我把世族黃冊給你一份,你照著這些世家門地給他們發聘任書,他們願意便可自去。”

元宏輕咳一聲:“玩笑而已,莫要當真。”

北魏的官職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是極品的才俊,他也是看不上的。

但他是真看出來了,君澤的確不會像自己這樣中規中矩地治理天下,而準備大幹一番,至於這對南朝是福是禍,便只有天知曉了——想到這,元宏甚至有些郁悴,自己改制、遷都、南征,已經是少有能折騰的皇帝了,結果和君澤一比,居然顯得那麽守規矩。

這上哪說理去?

說完這些,便沒有什麽好說的,元宏總不能對君澤再說那些“元魏乃華夏正統”這種爭不出結果的話,便忍不住嘮叨起家常。

“朕知曉治下豪強與你南朝時常暗通曲款,你收斂著些,莫要收留逃犯。”

“嗯,首惡可以歸還貴國,但若有妻兒老小,便不要牽連了吧?”蕭君澤問

“你想當好人?”元宏瞥他。

“陛下這話便不對了,什麽叫當,我哪裏不是好人?”蕭君澤反駁。

“行了,草原諸胡,你也莫要再見……”

“那不行,我還指望他們給我牛馬呢,”蕭君澤笑道,“草原柔然崛起,高車、匈奴、氐羌皆有不穩之勢,但隔著你,你不會擔心我將來南北夾擊吧?”

元宏嘆息道:“你有這本事。”

蕭君澤搖頭:“我不會,入我華夏,便為華夏,元魏彬彬不異中華,將來便是分生死,那也是正統之爭,也容不得諸胡南下。”

元宏目光一動,凝視著君澤。

蕭君澤笑道:“陛下啊,若不是因此,臣何必為你效力那麽多年?”

元宏朗笑起來:“不錯,君澤,這天下知朕之人,你也算一個。”

說完,他又甚是遺憾:“可惜,君澤你要是位女子,若是能嫁給恪兒,生下子嗣,朕把皇帝之位傳給你,就天下一統了。”

蕭君澤想了一下,大搖其頭:“不行,元恪長得不好看。”

魏知善聽了半天瓜,聽了這話,終於忍不住道:“四皇子元懌長得特別好看!”

可以生一個,生一個!

“住口,”蕭君澤瞥了魏貴妃一眼,“人家才十三歲。”

……

雙方結締完盟約,各自蓋上王印,元宏嫌棄完君澤的字還是沒有長進,目光便落在那一角鑲金的印璽上。

蕭君澤將那方印放在元宏手上:“想看就看唄。”

“你倒是心大。”元宏把玩著這印,印璽比銅錢略大,被人摩挲過數百年,表面有著光滑的包漿,上有一個精致的龍鈕,下方是陰刻的“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沒什麽珠光寶氣,看起來平平無奇。

他摸了一會,雖略有不舍,還是將璽印還給了君澤。

盟書一式兩份,離開時,兩人各帶了一份走。

馮誕抱了一下阿弟,自此,便是分道揚鑣……

-

當看到大船上走下來蕭君澤全須全尾、無病無傷後,等在渡口的青蚨終於松了一口氣。

蕭衍倒是有些遺憾,沒能圍觀到北魏皇帝的神情,只能聽侍衛們稍後講解,實在讓人扼腕。

青蚨低聲問:“陛下,今日之事,要不要下封口令?”

“不必,‘南朝皇帝在北魏當刺史’這種笑話,”蕭君澤道,“只要我和元宏不承認,天下有幾個人會信?隨他們傳吧。”

說到這,他伸了個懶腰:“哎,今天可累死我了,道歉哄人可比搞事情累多了,得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