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王息怒,臣仆有罪!”(第2/4頁)

以統治者的自私來看,這是大一統後的必然。

最高統治者會神化,皇權至高無上,所有人都會成為權力的奴隸,成為權力的信徒。

人性的光輝,會被權力慢慢侵蝕,磨滅。

然後,王朝的思想僵化,進入一個興亡循環的歷史怪圈。

最後,因為思想的僵化保守,文明失去了與時俱進的能力,被野蠻的異族征服……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大一統的確有好處,可是這種大一統,也有很大的歷史弊端。

衛季風又道:“洛兄你想,九州方圓一萬多裏,從長安到九州邊陲,路途遙遠。”

“天下一統了,可疆域太大,鞭長莫及,朝廷顧的過來?就算世世代代都是明君,又怎麽能知道萬裏之外的事情?”

“地方官員完全能利用山高路遠,自行其是,陽奉陰違,欺下瞞上!”

“那到時,又是什麽世道呢?怕是還不如今日的九國並列啊。”

“可是沒有大一統,諸國連年混戰,兵連禍結,勞役繁重,更不是好事。”

不得不說,衛季風當真是大才,目光如炬。

洛寧當然早就想到了。他忽然說道:

“倘若天下只有大義統一,而沒有王政一統呢?”

衛季風道:“那豈不是之前虞天子在位時那樣?天子名存實亡,又有何用?諸侯還是戰亂不休。”

洛寧搖頭,“我的意思是,若是有一個華夏聯盟,建立華夏天朝。然後,諸國國君有資格被推舉為天子,每五年一改任呢?”

“什麽?”衛季風愣住了,“這也行?”

“可若是這麽幹,那不就回到上古禪讓了?”

洛寧微微一笑,“上古禪讓不好嗎?九國國君,最賢者被推舉為天子,五年一改任,最多只能任三次,十五年封頂。”

“華夏朝廷,也由各國士人共同組建,掌管華夏對外和戰、聯盟兵馬、華夏律法、仲裁各國爭端等等。”

“但是,不得隨意幹涉諸國內政。不過諸國內政,也要符合華夏統一的律法……”

“……為此,要制定各種律法,統一文字、度量衡、歷法、服飾、節日……除此之外,天子一概不管!”

“各國賦稅,按照約法,定額敬獻給朝廷,讓朝廷得以維持。”

“各國的官制、軍制、賦稅等,可以自行其是,朝廷不幹涉,但不能違反華夏約法。”

“抽調各國精銳士卒,組建華夏兵馬,統一由朝廷調遣,天子統率……”

“天子若是違反華夏約法,或者昏聵,諸國國君和公卿大夫,就有權召集九州盟會,罷免、改選天子……”

衛季風越聽眼睛越亮,“洛兄真是天下奇才啊。若真能如此,那既能消弭各國戰爭,也能混一華夏,還能避免各種弊端……”

“不過,我覺得還缺了什麽,到底是什麽呢?”

洛寧沒有回答,可心中卻很清楚。

缺了什麽?

缺了制約人性的敬畏之心!

信仰大業!

沒有這個因果之力的規範,缺了那種敬畏,人性的惡和欲,就難以遏制了。

最終,還是一個娑婆世界!

……

長安中城,丞相府。

丞相府氣勢威嚴,既是大雍最大的官署,也是丞相張睢的府邸。

高大的府門前,一直車馬簇簇,絡繹不絕。

出入的不是冠冕堂皇的公卿大夫,就是財大氣粗的巨賈豪商,一個個非富即貴。

丞相張睢貴為百官之首,不但是雍王的潛邸舊臣,還是幫助趙征奪取王位的功臣。

所以二十年來,張睢的權勢越來越大,這幾年更是成為大雍相國,輔佐朝政。

此時,內城的方向駛來一輛華貴異常、甲士簇擁的雲紋軒輅,毫不停留的直接駛入丞相府。和在門外排隊等候的公卿巨賈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戒備森嚴的相府衛士,不但毫無阻攔之意,還紛紛對雲紋軒輅施禮。

就是公卿巨賈們,也都肅然斂容的對囂囂駛過的雲紋軒輅施禮,不敢稍有怠慢。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華貴軒輅中的主人,就是中車府令、黑衣府令康燁!

大王最信重的大宦官、王宮總管,號稱內相。

康燁和張睢一內一外,都是權勢熏天的大人物。

滿朝文武,也只有康燁的車駕,能不經通報、不用等候的直接進入丞相府。

雲紋軒輅在偌大的相府走了一箭之地,這才緩緩停下。

然後兩個小黃門掀開車簾,恭聲說道:“請令公降駕。”

隨即,一個面白無須、五官藹然的中年貴人,就施施然的走下軒輅。

此人氣度雍容,目光溫良,令人一見之下,就不由心生親切,卻又親而難犯,不怒自威。

正是號稱內相的大宦官,康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