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天下安定

皇都內外風起雲湧,而顧擔的生活則又恢復到平靜之中,似乎一切都和這間小院沒什麽關系。

與以往不同的是,現在有個瓜娃子需要他帶。

蒼還很小,僅有幾個月大,就算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也是不能離開人的。

顧擔找木匠做了一個小小的搖籃,上面鋪蓋上好的絲綢,搖籃之下則是露出些許微孔洞的小爐子,裏面放的是無煙的炭火,用來保證小家夥的供暖。

只要不架上一口鍋,看上去就很是和諧。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閑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行變萬神……”

坐在石桌旁的顧擔手持道藏,輕聲念誦先賢所著之文章,感悟其中妙理。

蒼躺在搖籃上,就在他的身旁,大眼睛滴溜溜的轉動著,也不知是否能夠聽進去。

冬日嚴寒,他的身下倒是熱烘烘的,腦袋下的錦繡裏還墊著一塊無數人求之不得的仙石,帝王待遇也不過這般了。

只是偶爾從嘴中吐出幾個泡泡,任由一旁荀軻無奈的為他擦拭掉。

當再一次聽到“上清紫霞虛皇前”的時候,荀軻終於忍無可忍的說道:“顧先生,這篇文章您已經念了上百遍了!”

“是嗎?”

清亮的聲音一頓,隨即說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些總是有收獲的。”

話音落下,顧擔抽出一只手來輕輕晃動搖籃,安撫裏面不老實的伸出小手企圖自己翻身的小家夥,一邊繼續念誦。

荀軻欲哭無淚。

他自問性格比之同齡人要沉穩不少,抱著一本先賢典籍看了幾十遍也沒什麽問題,連墨師都誇他心有靜氣,可為棟梁之材。

可像顧先生這樣拿著一本先賢典籍就能念個千百遍的,他還真的沒有聽說過!

書那麽多,一本又豈能勘盡世間奧義?

讀個幾遍幾十遍,理解其中的想法也就差不多了,哪裏有必要一定要吃透其中真味呢?

時間有限,一本書花費太多的時間,別的書就勢必會減少,這樣下去一生又能看多少本書?最後的成就也不見得能比博覽群書者更強。

更遑論是如此佶屈聱牙,哪怕是聽著都感覺頭皮發麻的先賢文章。

既不能濟民經世,又不能匡時濟俗,說的還多是些神神鬼鬼不知所雲的虛浮文章,哪怕辭藻再如何華麗典雅、引人向往,除了讓人對所謂的仙途飽含期待外,在荀軻看來也屬實沒有半點價值。

這類書,就連墨師都是從來不碰的。

荀軻想不明白,為什麽顧先生和墨師相交匪淺,關系極好,性格卻是天差地別。

墨師總是眉頭緊皺,心中藏著黎民百姓,每時每刻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經常忙的腳不沾地。

顧先生卻始終雲淡風輕,似乎沒有什麽事情值得他真正上心。在這裏待了一月有余,顧先生除了誦讀先賢文章就是抱著醫書在看。

哪怕外面已經亂成一鍋粥,乃至一眾方士被斬首棄市、宗明帝焚書坑術,顧先生連看都不去看一眼,反而直接鎖上了武館的大門。

若非有蒼偶爾哭鬧一下,給這裏增添些許人煙氣,荀軻甚至偶爾會忘掉這裏還有一位顧先生存在。

可要說顧先生生性寡淡吧,那也不至於。

顧先生尤愛美食,哪怕就自己一個人都還留著禦廚徒弟燒菜做飯,餐餐精致足以比肩王侯。

更是在墨師進入皇宮之後頗為焦躁,並非真的離了人間。

對於荀軻來說,顧擔真的是他見過最奇怪的一個人了,完全無法揣度其心中所想。

不懂就問,墨師既然將他放在顧先生身旁,有什麽問題自然要向顧擔討教。

荀軻問道:“顧先生,墨師曾經對我說過,人生於世,各有所求。連心中所求都不明了者,便只能渾渾噩噩的度過食之無味的一生,庸庸碌碌而死。

農夫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商人求道路通暢,貨滿盈倉;官員求事業順心,升官發財;讀書人求聖賢文章,青史留名;就連帝王亦求長治久安,繁榮昌盛。

可我見顧先生好似全無所求,縱使外面時局動蕩不堪,仍能夠靜下心來安心誦讀文章,不受半分影響,這是為什麽呢?”

顧擔終於是放下手中典籍,笑著問道:“你是從哪裏看出我全無所求的?”

“顧先生待在這裏已有十余年時間,據墨師所言,除了治病救人之外,顧先生從不做其他事情,連皇都都未曾離開過一刻。貴為禦醫,天下醫者少有人能夠比肩,治病救人卻尤愛去牢房,不願攀附權貴、結交豪強,這還不算是無欲無求嗎?”荀軻帶著幾分探尋的說道。

人欲無窮,沒有能力想往上爬的人都不知凡幾,越是有能力的,往往越是難以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