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針鋒相對

顧擔言辭懇切,全然不似作偽。

清平子臉上始終帶著的溫潤笑意都不由一僵。

如今的清風觀不知多少人想入而無門,他能前來主動相邀已是極大的殊榮。

顧擔好像是動心了,又好像沒有。

最終,還是推拒了。

“也罷也罷。”

清平子搖了搖頭,道:“人各有志,治病救人也不見得比求仙問道的願望低上一等。不過,小友雖此時不願入我清風觀,但若是回心轉意,或想修習內息之術,也可來觀中一見。”

“內息之術,也輪不到清風觀來教。”

一個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漢子自老宅內走出,炯炯有神的目光帶著毫不掩飾的厭惡注視著清平子。

來者正是墨丘。

“咦?”

清平子驚咦一聲,以他的武學修為,竟然未能察覺到有人悄然臨近!

再看此人,身高九尺有余,身如鐵塔,膚色黝黑而目光堅毅,龍行虎步間毫無半分多余的動作,一收一舉間舉輕若重。

其武道之功,已至化境!

墨丘毫不避諱清平子探尋的視線,亦是毫不客氣的抨擊道:“方士之流,欺上瞞下,禍國殃民。以至朝政崩壞,一代帝王竟不問朝綱求仙問道!你有何面目見大月治下那無數生民百姓,又怎敢跑到門前來鼓吹方士?!”

顧擔從未見過墨丘如此氣憤模樣,其聲如雷震而攝人心神,氣息蓬勃招展間恍若真龍降世,那無以言表的壓迫感足以讓人大氣都不敢出。

然而清平子連宗明帝都能夠哄得團團轉,文武百官都奈何不得,自然也不是尋常人物。

面對墨丘突如其來的責難,面上卻不見半分愧色,當即言道:“求仙問道,何錯之有?人世有數,而仙道長青!凡俗之物縱使有萬般變化,又怎及的上那仙途百一之奧妙?

至於朝綱崩壞,我不過一介方士,怎能操縱朝綱?大月皇朝百姓以數千萬計,其身家性命,又與我清風觀有多少牽連?閣下心有怨氣,何不找滿朝文武論個明白,悉心叮囑他們愛民護生?”

墨丘寒聲道:“爾等巧言令色蠱惑帝王求那虛無縹緲之仙蹤神跡,卻忽視治下千萬黎民百姓,竟還有臉說出其身家性命又與清風觀有多少牽連?”

“呵。”

清平子亦是冷笑一聲,“人貴自知。百姓如何,又豈是我需考慮的事情?清風觀一身本領,皆系於求仙問道之途,自是因此而謀,理所應當,何錯之有?閣下心系蒼生,何不去任職丞相之位,也好澄清玉宇,廣收同道,以使四海賓服,黎民安生!”

皆言方士伶牙俐齒,巧舌如簧,顧擔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

墨丘的責問不可謂不重,然而清平子自無半分愧色。

正如其所言,方士一身本領皆系於求仙問道,生民百姓,那又豈是他們需要去操心的事情?

至於宗明帝因此十年不上朝,那也是皇上自己樂意!

這筆賬你非要算到方士頭上,那不好意思,清平子不認。

清平子把鍋甩的一幹二凈,墨丘怎能聽不明白其言外之意?

當即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孰之過?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

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裏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裏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難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龜玉的過錯嗎?顯然不是!應是看守人員的過錯,是看守人員的失職!

方士怎樣去求仙問道,那根本不是他關心的。

可方士跑到廟堂之上大肆鼓吹修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大月皇朝的國策,更是極為明顯的影響到了宗明帝。

言下之意便是:你說黎明百姓與你無關,不是你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可黎明百姓偏偏因為你而過的越加貧苦,怎敢說這不是你的過錯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

清平子臉色一變,留下一句話後,不願繼續糾纏,憤怒的揮袖而去。

墨丘目光緊緊的追尋著清平子的背影,手掌已是捏為拳狀,其氣息越發幽深而威嚴。

殺氣凜然!

顧擔當即上前,攔住墨丘的目光,開口道:“墨兄,方士之害非是除掉一兩個人就能解決的。宗明十四年,二皇子於養心殿中痛陳求仙問道之利害,懇請皇上注重朝綱,結果卻反而被貶邊疆,連妻兒都未網開一面,至今已有八年未歸。

縱使今日能夠拿下清平子,來日安知不會再跑來個如夢子、憶仙子?治標而不治本罷了,萬不可輕舉妄動!”

大月皇朝並非一朝一夕變成這般模樣,雖的確有方士的緣故,可將所有事情都賴在方士頭上,也屬實有點自欺欺人。

最初時不知有幾多良臣勸諫,一直到二皇子被貶邊疆。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