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3頁)

宜鸞又打探:“那麽若想獲得安寧,可有什麽好辦法?”

太傅說:“以暴制暴,未必不是良方。想要長治久安,只有一個辦法,將這中原如數收歸囊中,重整八極,重立州府。只不過要想達成這個目標,不知要投入多少財力,葬送多少條人命,以西陵現在的國力……”他緩緩搖頭,“很難。”

尤其少帝登極之後,西陵徹底淪為了孤兒寡母當政,其余四國虎視眈眈,不過礙於先帝余威,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那麽,與各國修好呢?”她眨著眼問,“若是有人提出聯姻,老師如何看待?”

太傅因她這句話回身,很有些意外地說:“西陵自創建起,就沒與別國聯過姻,殿下為何忽然這麽問?難道你想把清河郡主送到敵國去嗎?”

宜鸞呆了下,發現太傅思維之跳脫,真是摁也摁不住。

“在老師的眼裏,我是這樣不擇手段的人嗎?我雖然不喜歡李懸子,但還不至於拿這種事來坑害她,寧願和她大大方方打一架,也不會在婚姻上給她使絆子,這不叫報仇,叫下流。再說那些鄰國又不傻,隨意送個宗女出去,就能冒充公主嗎?”

太傅點了點頭,“鄰國有四個,公主只有三位,不夠。”

“對啊,尤其兩位已經出降了。”她眼波流轉,好聲好氣試探,“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人出了這種餿主意,老師一定不會贊成吧?大丈夫平定天下,靠的是真刀真槍,不是女人的裙帶。”

可太傅卻沉默了,良久才道:“國事運籌,取其輕重。古來各國聯姻的先例很多,只是西陵從來不曾實行,殿下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宜鸞說:“今時不同往日了嘛,陛下年少,不能謀斷。爹爹和阿娘都不在了,萬一這種事真的發生,沒人為我做主。”

太傅納罕,“殿下是聽說了什麽嗎?”

宜鸞很想告訴他,不是聽說了什麽,是上輩子真實經歷過,又怕他覺得她瘋傻,不願意相信她。

思來想去,只好選了個委婉的說法,“前兩日看了本閑書,書上歷數了和親公主種種苦難遭遇,我覺得很可怕。老師,你說萬一西陵要和渤海國聯姻,以我的處境,應當怎麽辦?”

她滿含希望,想得到太傅至少帶些人情味的寬慰,可惜都是妄想。

太傅並不因和她多接觸了幾回,就對她心存憐憫,只是冷冰冰地告訴她:“家國大事的最終決定,是台閣與陛下幾經磋商得出的結果,必定是有益於西陵的。莫說這件事只是殿下臆想,就算當真要實行,殿下也應當擔負起長公主的責任來。”

宜鸞被他說得語窒,心裏的委屈不知應當怎麽抒發,眼圈頓時紅了,“老師一點都不講私情,學生好歹在您門下兩年,要是去和親,老師可就再也見不到我了,難道不會想我嗎?”

這兩句話,讓太傅無所適從,他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去想她。

宜鸞愈發難過了,擡手擦了擦眼淚,“李懸子糾纏老師,還是學生替老師擋了災呢,老師這樣絕情,實在太讓我傷心了。”

宜鸞的難過實實在在,忙了半天,太傅這條大腿始終沒有抱上,多少讓她覺得有點虧。

但這兩行淚,卻把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因為排雲按照約定,拉了幾個傅母和內監從大柳樹前經過。一站一看,老天爺,不是三公主和太傅,還能是誰!

排雲大驚小怪,“殿下怎麽在這裏?哎呀,殿下怎麽還哭了?”

宜鸞扭身,有模有樣地強裝堅強,“別胡說,我哪裏哭了。”

這種情境下,有沒有哭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在大柳樹下私會。太傅明明說過不娶的,卻還招惹長公主,加上師生暗通款曲,有違世俗倫常,太傅身為長者,能幹出這種事來,著實令人嘖嘖。

傅母,大宮消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其作用猶如戰場上的急先鋒。只需拿眼一瞥,心裏已經理清了來龍去脈,必定是長公主要個名分,太傅不答應,這才起了爭執哭哭啼啼。

礙於太傅的身份和威嚴,大家不敢隨意置喙,只是拿同情的目光看著長公主。

宜鸞心裏樂開了花,太傅始亂終棄的帽子已經做好了,將來要是送她去和親,就可以直接給他扣上。

當然,裝好人的機會也不能錯過,宜鸞忙辯解:“我與太傅是碰巧遇上,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排雲的助力讓一切越描越黑,“碰巧遇上,碰巧沙子迷了眼。”

“噯。”宜鸞挪動腳步,臉上掛著尷尬的笑,“不說了,我該陪母後看戲去了。”臨走還不忘向太傅款款福身,“老師,學生去了。”

整個誤會的形成,太傅連一句話都沒說上,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他並不在意莫須有的罪名,但也不妨礙那些人拿譴責的目光打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