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動植物戰爭

“根莖在地底鋪設所需要的資源量非常大,但如果地表上的那些液態水如果獲取太多,會影響到生態圈的穩定,因此我提議從地層中獲取氫和氧來制取水元素作為主要的獲取來源。”

“氧氣的話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取,這顆星球的氧元素極其豐富,不過我們不能保證地層中會存在豐富的氫元素。”

“氫元素可以從星球外獲取,我們構建雲台生物,派遣運輸生物前往氣態巨星運載大量氫資源回來。”

“認可方案,不過這只能當作地層氫資源匱乏的後補方案,族群在這個恒星系統的殖民建設需要大量資源,如非必要,盡量不前往星球之外獲取資源。”

“贊同。”

簡單的制定好根莖在地底的擴張計劃後,又粗又長的主根莖就被孕育出來,直達地底五萬米後,片面式的垂直布展出去,在地底形成盤根錯節的網狀結構。

這樣的拓展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采集者們對於這方面擁有著相當老道的經驗,這樣的經驗輔助了它們在地底的急速擴張。

地層中有多個燃燒室,這些燃燒室會定期的從地表上汲取氧氣,再倒入根莖從地層中獲取的氫氣,兩者結合後燃燒,既獲得大量熱能作為能源外,還獲取到大量的水資源。

不知不覺間,采集者們很快便將根莖網絡鋪設滿整個星球的地底,根莖盤根錯結,頂替掉了星球的一個地層結構。

隨後,采集者們就開始進行縱向延伸,一面向地表,另一面向地核,兩個方向垂直擴張延伸根莖。

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一些東西引起了采集者們的注意,它們在更深處一萬米的地層中發現了一些圓球物體,也就是距離地面六萬米左右的地方。

“這些是什麽東西?”

“好像是……蛋?”

“自信一點,把疑問改成肯定,這就是某種生物的蛋。”

“如果是普通的石頭,這些圓球的裏面就不會存在這些復雜的小結構,沿著內部的脈絡還原,圓球內部明顯就是某種生物的胚胎化石。”

這些圓球化石的體積很小,大概也就相當於人類拇指指甲蓋那麽大,正因為這些蛋化石足夠小,它們才能夠在地底六萬米的高壓下保持完好。

“碳銅元素作為基礎構建起來的骨骼,有意思的生物設計,族群還沒有這方面的材料構思。”

“這些東西已經基本可以證實,在這顆星球上的某一時間段,是存在著動物。”

“但是現在這些動物都滅絕了,是什麽原因導致它們的滅絕?”

采集者們感到疑惑,在根莖針對地表的監視網絡鋪設完成後,它們確定了這顆星球並不存在動物,可化石又說明了地表曾經存在著動物,這也就意味著星球上存在著動物滅絕事件導致了它們的絕跡。

“不知道,這些化石並沒有給我們留下更多信息,對它們了解的匱乏導致我們無法簡單從化學成分上逆推出它們的死因。”

“但可以肯定,應該是一場大面積,乃至全球性的災難導致的動物滅亡,我們可以試著從地層變化中尋找答案。”

采集者們首先想到了像諸如小行星撞擊,超巨型火山爆發等等恐怖的自然災害導致動物的滅亡。

“那就是這裏了,動物與植物的分界線,在這層往上就只有植物的化石,根據半衰期的測定,距離我們當前時間點是1億到1.5億年之間。”

“兩個地層之間並沒有什麽明顯的差異。”

對比了上下區域,並沒有發現很明顯的分段痕跡,如果是全球性的自然災害,勢必會在地層中留下痕跡,可是並沒有。

“這就奇怪了……”

“動物化石的減少是漸進式的,或許並不是大面積災難導致的結果,這更像是被自然選擇給淘汰了。”

有采集者提議,不過很快就遭到同族的質疑。

“淘汰?誰淘汰了它們?這個星球上可就只有植物……”這個同族在質疑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你總不會想說,是植物淘汰了它們吧?”

“這可能嗎?植物天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弱於動物,因此植物只能作為食物鏈的生產者而非消費者,這個星球上的植物也是同樣主觀能動性不如動物,它們又怎麽在生物競爭中占據上風?”

采集者把自己的想法說明出來,“可能是因為火。”

“火海?”

這個星球的氧濃度高的可怕,植物還都是油脂類植物,可以說它們就是一株株植物形狀的汽油,只需要一個火星就可以招來一場數百公裏的大火。

動物確實在主觀能動性上要比植物強很多,可是動物再強也強不過火焰,基因的基本單元會在高溫環境下變性分解,這不是依靠什麽自然選擇進化能夠解決的難題,而是需要專門針對性的去進行降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