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德萊厄斯的優勢

在很多人看來,現任的諾克薩斯大統領德萊厄斯完全可以算是前任大統領斯維因的“精神繼承人”。

兩人仿佛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一般,秉持著很多類似的相似的政治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這種說法沒有太大問題,因為德萊厄斯和斯維因都是諾克薩斯精神的堅持者,他們都認為諾克薩斯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這個國家從不以天然的出身劃分人群、都認為是“世俗的權柄讓人跪下,但諾克薩斯會讓人站起來”。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認知,所以為了維護這種精神,哪怕掀起戰爭,他們也在所不惜,在很多人看來都屬於“戰爭販子”的行列。

但在面對戰爭這個問題本身,斯維因和德萊厄斯其實還是有不少區別的。

斯維因更接近於政治家思維,對他來說,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戰爭本身的勝利與失敗並不完全意味著目標的實現與否,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而對於軍人出身的德萊厄斯來說,他雖然也在成為大統領之後努力地提升著自己的政治水平,但一旦事情落到戰爭本身上,他還是會本能地將獲得戰爭勝利作為第一目標。

就像是這場和弗雷爾卓德人的合作。

如果是斯維因,排除掉他可能想到更加高明的計劃這一可能性不談,單單說他如果選擇了和德萊厄斯一樣的方案、願意和弗雷爾卓德人有限地聯手這一前提——他的選擇也和德萊厄斯不一樣。

哪怕出兵拉克斯塔克平原,他也會先量入為出地算一筆賬,來決定自己這次行動所需要投入的成本。

他會小心地將十萬礦工的生命擺在自己內心的天平上,仔細加以稱量,然後再以這個稱量結果作為參數,小心地安排接下來的行動。

而與之相對的,德萊厄斯的軍人作風使得他在下定決心參戰之後,就要將勝利放在頭等位置。

這就是二人出身不同所帶來的最大差別。

雖然從整體而言,斯維因的選擇往往更加理智,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將目光落在戰爭本身上,那無疑德萊厄斯的選擇會更容易給諾克薩斯帶來一場勝利。

就像是現在這樣。

雖然還未完全收復領土的諾克薩斯此時財政緊巴得嚇人,國內除了赤字還是赤字,但他依舊給北上弗雷爾卓德的戰團提供了最好的軍需物資和防寒設備。

這種程度的軍備,放在斯維因的時代簡直就是破釜沉舟,但在德萊厄斯這裏卻只能算是“一次認真的遠征”而已。

如此大規模的軍備,對於諾克薩斯本就不怎麽寬裕的經濟而言,肯定是一份無比沉重的負擔,但德萊厄斯卻並不怎麽將其放在心上。

實際上,他打的其實是“債多了不愁”的心思,軍人思維的德萊厄斯在手段上較之斯維因直接、犀利了很多。

有趣的是,斯維因過去行事溫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舊貴族和黑色玫瑰的掣肘,但在托比西亞之戰後、在黑色玫瑰實質性叛國之後,德萊厄斯所領導的新諾克薩斯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內部清算,哪怕讓諾克薩斯帝國四分五裂,也要好好拾掇一番。

在內部沒有了黑色玫瑰牽制的情況下,諾克薩斯還真的就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內部清洗,雖說那些跟著德萊厄斯行動的軍人們儼然已經有了幾分新軍事貴族的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至少他們非常能打。

所以,這種局勢之下,德萊厄斯的簡單粗暴反而成為了最優解。

黑色玫瑰完蛋了,那些和黑色玫瑰過去不怎麽對付的組織和個人對新諾克薩斯的觀感也就明顯好了不少,以此為契機,德萊厄斯招募到了不少法師,並組建起了一個全新的法師軍團。

雖然這個法師軍團看起來像是一群鬧哄哄的野法師,並不精通戰爭魔法和聯合施法,但當德萊厄斯將他們打散之後分配到了各個戰團、配給到了各級戰鬥單位之後,他們卻非常神奇地展現出了與過去那些法師截然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他們不再是集合在一起的玻璃大炮,而是小型戰場內的輔助和輸出。

這種改變促成了諾克薩斯的軍事改革,這場軍事改革在重建了法師團和戰團關系的同時,還做到了一件過去斯維因一直希望、但卻從未實現的事情。

統一戰士和法師的晉升途徑。

在現在的諾克薩斯戰團之中,法師也是戰團的成員,他們的升遷不走單獨的通道,而是和一般的士兵一樣,他們不會被單獨列出來,而是會和士兵一起按照功勛提拔。

雖然由於法師們的工作效果要遠強於大頭兵、他們的提拔速度往往也會和坐火箭一般飛快,但這一制度依舊捏合了法師和戰士,讓諾克薩斯人更加團結,也讓整體制度看起來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