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留給弟子的棋譜(第4/6頁)

他相信大唐的皇帝陛下和他最重視的親王弟弟,都是對“蠻夷”一視同仁的好人。

李世民做好了決定,點了五千輕騎兵,只帶了一月幹糧,與一眾小將脫離了大軍。

李淵送走李世民後,仍舊氣得跳腳:“他何必冒險!冒險又何必親自冒險!西突厥的軍隊難道需要奇襲才能贏嗎?!我們大唐與他們正面作戰難道不能贏嗎!”

他一邊跺腳一邊抹眼淚:“他還說比起功勞,父母更看重的是他的安危。他當皇帝了還需要什麽功勞?他還要什麽功勞?!”

看著曾經與陛下差點兵戎相見的太上皇哭起陛下的安危,眾將領都感覺怪怪的。

秦瓊常陪伴李世民左右為親衛,看出了李世民心中“急躁”的原因。

他本來不想和李淵說,但他情商極高,見李淵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真的要當個好父親,便幫李淵演這一出父慈子孝的戲,為李淵解惑道:“陛下此番出戰,料定我們會擾亂西突厥後方,西突厥也必定會擾亂我們的後方。他擔心高公。”

李淵更加不解:“擔心高公?高公有什麽可擔心的?難道還有高公守不住的城?”

秦瓊道:“陛下給高公的命令是讓高公退走,避開敵軍鋒芒,與敵軍遊鬥,等前線局勢明了,宵小自會退去。但正如太上皇所言,沒有高公守不住的城。”

李淵仍舊不解。

實際上是正面軍的統帥,自李世民下令後一直冷著臉一言不發的李智雲終於開口說話:“高公正在病中!”

……

“高公正在病中。他若耗盡心力,朕恐怕見不到他最後一面。”李世民沉痛道,“但朕不能阻止他,更不能回頭。”

羅士信皺眉:“高公為何一定要守城呢?陛下已經下令,這城本就沒必要守。我們運糧是通過長公主藩國那條路,伊吾城只是個幌子啊!”

李世民道:“伊吾城只是個幌子,是否守住並不重要,但宵小哪怕集結十萬大軍,偷襲只是一個幌子的伊吾城,都沒能拿下伊吾城,高公……老師說,這對大唐今後對西域、對所有蠻夷藩國的政策很重要。”

他握緊韁繩:“老師要這場戰爭盡善盡美,明白嗎?明白了就把你們的馬鞭揚起來!朕要與你們一同破西突厥,才能夠回援老師!”

“是!”

……

“咳咳咳咳……”高颎用帕子捂住嘴,咳了好一會兒,才道,“果然如我所說,不過四五萬烏合之眾對不對?我們守軍精兵有三千,城中新募的勇士有近兩萬。古往今來攻城的兵數都要至少十倍於守城的兵數。如今敵軍只是我們兩倍,你們還擔心什麽?”

眾將領道:“有高公在,我們從來沒擔心過!”

高颎微笑頷首:“我就在城門坐著等你們。賊寇宵小能一眼看到我,你們也能一眼看到我。去吧,我看這城也沒必要守了,都出城門去。我在城門上等你們。”

高颎在敵人精兵十倍於自己的前提下,居然放棄了固守已經修繕了好幾年的伊吾城,而是讓三千精兵帶著新募的城中百姓,出城野戰迎敵。

他還在出兵前先派使者告訴高昌等國的聯軍統帥,自己不會守城,而是開城門迎敵。

“城門大開,我就在城門上,可有人能到我面前?”

接到大唐使者的文書,高昌等國的將領都十分憤怒,認為高颎在折辱他們。

他們想要殺了大唐的使者,但還是以“兩軍開戰不斬來使”,放大唐使臣離開。

“唐軍真的不守城,不是騙我們?”

“派人問問就知道了。”

“真蠢。守軍都跑出來了,我們摸小路繞過大軍,混進城裏,不就贏了?”

“對啊!高颎這老匹夫名不副實啊!”

他們嘴上這麽說,但一些國家開始在心裏打退堂鼓。

高颎這老匹夫若不是真的老糊塗,那就是一定有後手。唐軍是不是在城中留了大軍,並不是只剩下不到萬余數?還是唐軍在其他地方埋伏了兵卒,就等著他們來兩面夾擊?

如果高颎真的就在城門上,那唐軍有埋伏的可能性極大。

高颎是皇帝的老師,大唐的齊國公。他身上的富貴都到了頂,怎麽可能在快要安享晚年的時候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越老的人越惜命,快要壽終正寢的人怎麽能功虧一簣?

到了高颎約定決戰的那一天,高颎果然如自己所言,穿戴好了國公官服,坐在了城門最顯眼的位置。

他故意讓人墊高了台子,讓下面的人都能看到他。

這樣的位置,哪怕城沒有攻破,從城墻下射箭就能瞄準他。

高颎卻坐在羅傘之下,面前放著一張琴,一盞茶,一卷書,神情愜意,仿佛在山中,而不是在戰場。

“去吧,我等諸君凱旋。”

高颎面色紅潤了不少,嘴角含笑,也不咳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