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兄弟二人惡作劇(第2/4頁)

“郡望”“豪強”是滅不掉的。只要當地出現了一家有出息的人,鄉親們自會向他們靠攏。

李世民需要做的只是抑制,讓這些人對地方百姓的影響力不能與朝廷抗衡。

為此,他放棄了消滅郡望,而是制造更多郡望。

他會為在朝中做官做得好的人在家鄉宣揚功績,建立功德碑,讓各地都湧現新的“郡望”“縣望”。

到後來,只有在朝中有高官的人家,才能在地方上說得上話。那麽“郡望”“縣望”就已經不足為懼。

為此,他需要招攬天下各地的人才,還要在朝中給他們空出職位,才能讓“郡望”“縣望”遍地開花。

所以,李世民慷慨地給出許諾,讓馮家回歸遼西祖地重建郡望。

他當然知道,馮家不會放棄嶺南根基,只會分出一半族人北上回歸祖地。但馮家分割南北,聚合力也會變弱。有了新的選擇,馮家年輕人也不一定樂意繼續待在嶺南瘴氣叢生之地。

陛下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魏徵就不會擅自行動。

他雖然喜歡勸諫,但若是陛下不聽勸諫,直接安排工作,他還是會一絲不苟地完成,不會自作聰明。

“我本以為要和馮盎來回試探許多次,才能試探出他的真心,沒想到馮盎……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魏徵反省。

反省後,下次遇到相似的事,他仍舊會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對方。

而且馮盎現在表示的忠心還停留在嘴上,還要看接下來的行為。

不過既然馮盎已經表了忠心,魏徵便將陛下的許諾一一告訴馮盎,對馮盎“誘之以利”了。

當然,魏徵表現出來的可不是“誘之以利”,而是“陛下一直很佩服馮家的堅守,這是很早就做出的決定”。

馮盎自然對皇帝陛下感激涕零。

經過幾日的水陸兼程,馮盎回到了家,當晚就召集兒子們。

“陛下十分信重我馮家,我們馮氏子弟必不能辜負陛下。無論是科舉考試,還是跟隨陛下為將,你們都要全力以赴,讓朝中的人看到我們馮氏子弟的風采,這樣我們回祖地時才能重建郡望。”

馮盎老淚縱橫。

剛聽到能重建郡望的時候,馮盎還沒有如此激動。

統帥蠻夷太久,馮盎都快忘記“郡望”和“祖地”的重要性了。

但他身邊的人沒忘記。

當下屬們聽聞馮盎可以回祖地重建郡望時,紛紛祝賀馮盎能完成先祖溯源,這是真的光宗耀祖了。

連非漢人的下屬也說,他們也有祖先和祖地崇拜,甚至將祖先走出的大山奉為山神。他們是不可能回山上去,但如果祖地不是山,而是現在居住的繁華城池,那他們肯定是要衣錦還鄉的。

衣錦還鄉……幾百年後的衣錦還鄉!

馮盎在宗祠裏睡了一晚,來平息心中的激動。

等他回到祖地,說不定流落各地的馮氏族人都會回來。那時馮氏說不定真的能成為一個新的世家。

斷了的根系重新連接起來,這是何等光宗耀祖?祖先泉下有知,也會與自己一樣老淚縱橫吧。

回家了,回家了啊!

嶺南即使在冬季也能只穿著一件單衣。聽聞遼東苦寒,冬季還能見到鵝毛般的大雪。

或許他的身體已經不能支撐他待在遼西,但……

“我寧願死在族人朝思暮想幾百年也不能回去的家鄉。”馮盎對兒子們道,“落葉也會歸根,馮氏子弟,終於能歸鄉了。”

馮氏子弟有的激動,有的懵懂,還有的不以為意。

馮盎觀察著子孫們的神態。

想回歸祖地的就與他一同回去,不以為意的最好讓他們居住在長安,懵懂的才能留在嶺南。

馮家已經在嶺南紮根,根不能斷。但大唐有意徹底教化嶺南,那麽馮家留在嶺南的人就不能太聰明。聰明的人一定會有野心。

“好了,你們準備準備,過幾年我們就要遷祖墳了。”馮盎笑道,“即使你們不回祖地,也要跟我回去看看祖地,好歹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知道北燕在什麽地方,知道……”

馮盎收起笑容,聲調壓低,聲量提高:“知道差點滅了我們馮氏滿門的宵小之國,是怎麽被大唐的皇帝徹底碾碎。”

這次馮氏子弟的神情統一了。之前激動的懵懂的不以為意的神情,都換作了肅穆。

他們或許不在乎祖地,但他們記得仇恨!

親緣之仇,十世可報!

……

“這就是大漢的儒。”遙遠的長安,李玄霸把書本卷起,輕輕敲了敲李道玄的腦袋。

聽李玄霸講課的不只是李道玄,還有李神通等宗室的子孫。

李世民收起了李淵對宗室過分的厚待,這群宗室就要自己討生活。

雖然他們比勛貴還是強一些,只要有本事一定會飛黃騰達,不需要等候空缺,但如果自己太廢物,那再寬松的晉身條件他們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