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宇文化及的憤怒(第4/5頁)

李世民撒謊要對西突厥用兵,才讓楊廣同意將隴右道賦稅截留,充作李世民出兵的軍費。

只憑隴右道的賦稅完全不能支撐大隋對西突厥用兵。朝廷做出這樣的決定時,楊廣和朝臣都覺得有愧李世民。

賦稅不用上交後,隴右道的民生恢復是比較容易了,但房喬和杜如晦要做假賬來證明賦稅確實充當了軍費,這工作量就十分大了。

偏偏李世民和李玄霸雙雙偷懶,他們生氣又無可奈何,不好意思太催促這兩個好不容易重逢的雙生兄弟全身心投入工作。

李世民和李玄霸並不是故意折騰兩位友人,只是李世民現在確實沒心情,李玄霸的身體也確實支撐不住。

他們不是把李智雲帶來了嗎?

李智雲只想冷笑,並給兩位兄長比個凸。

他的本事有幾斤幾兩?除了給房兄長和杜兄長端茶倒水磨墨謄寫還能做什麽?

最終房喬和杜如晦還是扛下了所有,而薛家叔侄則遊走各個郡縣統計數據安撫民眾,並增加地方管理經驗。

薛元敬和薛德音的文采不錯,但很缺少吏治經驗,沒有腳踏實地地與百姓和小吏接觸過,學識都浮於表面。

房喬和杜如晦都是當過縣令、下過基層的人,與薛元敬和薛德音的磨合很不好。在李玄霸的建議下,他們就把薛元敬和薛德音丟去了基層。

薛元敬和薛德音雖然心裏不服,但李世民勸說道:“不治一縣如何治一國?我和阿玄也是從幾百家奴開始帶兵。若能在亂世之中治得一方安寧,將來天下安定,以二位的才華,一定能出將入相。”

薛元敬和薛德音吃了年輕主公畫的餅,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李玄霸掰著手指頭替二哥數,二哥已經承諾給多少人拜相。

李世民大手一揮:“三省六部,三省長官皆是丞相,三年換一次,不出十年就輪了九次,哪有不夠的?再來一倍都沒問題!”

李玄霸居然覺得二哥這亂來的辦法很有道理,被說服了。

房喬和杜如晦咬牙撐著,李世民以“阿玄需要散步了”為由,推著弟弟的輪椅離開,留屋內幾人把咬牙變成了磨牙。

李世民離開後抱怨:“我也不是完全不做事啊。我還要練兵,還要安排士信他們去草原掠奪,十分忙碌。如果不是他們不準我離開,我已經去草原了。”

雖然西突厥攻打敦煌是假的,但西突厥有東進的意圖是真的。李世民常派軍隊出草原震懾突厥人。

再者隴右道的資源不夠,要養一支萬人以上的常備精兵十分困難。長孫無忌帶出的幾萬兵卒不是借西突厥的,就是臨時湊的,不是常備軍。至於大隋在隴右道的府兵,已經幾乎喪失戰鬥力,連剿匪都要新募兵。

李世民麾下具甲騎兵擴充到了兩千,正朝著三千突破,其中耗費除了李玄霸兢兢業業經商賺來的,剩下全都是從突厥搶來的。

如果不搶掠突厥的牛羊馬匹,李世民麾下精兵強將哪能日日吃肉?

他甚至控制了幾個部落為他養馬養牛養羊,訓練好的騎兵基本住在草原上,過著和突厥人差不多以獸奶為主食的生活。

這辦法是李世民想的。

既然突厥人能在草原生活並練出強兵,那麽他的騎兵應當也能在草原生活。如果能靠放牧和掠奪養活一支軍隊,阿玄就不用愁軍費了。

將士們現在有點不適應,還得繼續調整訓練計劃。李世民每隔一段時日就要往草原上跑。

如果不是為了搶掠突厥部落,李世民肯定帶著弟弟住在氣候更適宜的武威郡,而不是回張掖郡。

至於讓李玄霸單獨住在武威郡養身體,他想都沒想過。

當初就是因為河東郡比太原郡氣候更適合弟弟養身體,然後把弟弟養丟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聊了一會兒如何調整騎兵的訓練計劃,又說起中原的事。

李世民譏笑:“楊玄感自詡伐隋盟軍盟主,結果皇帝剛回洛陽,所謂盟軍就一哄而散,楊玄感這盟主當得可不怎麽樣。看來他的謀士李密也不怎麽樣。”

李玄霸道:“李密計策再行,如果軍隊戰鬥力不強,他也無可奈何。李密是個很自傲的人,楊玄感多次失敗,我看李密快要與楊玄感離心了。”

李世民道:“李密難道還想自己拉起一股勢力?”

李玄霸搖頭:“他沒這個本事,所以他應該會鳩占鵲巢。至於占楊玄感的巢還是重新投奔他人,就未可知了。”

自己已經提前接觸瓦崗寨,並讓魏徵委婉告訴翟讓襲擊自己的人可能就是李密。翟讓再接納李密就是與自己和二哥為敵。如果翟讓還讓李密鳩占鵲巢,那只能說天意難改了。

李世民道:“楊玄感兄弟幾人怎會讓李密鳩占鵲巢?”

李玄霸道:“不知道。李密如果無處可去,也可能一直在這條船上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