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從波斯說到羅馬

薩珊國在華國歷史中被稱為波斯國。公元651年, 即唐高宗永徽二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

在初唐和盛唐時,無論是波斯國,還是後來被稱為大食國的阿拉伯帝國, 仿佛就只有擅長做買賣和能歌善舞的印象。

因為華國史籍上, 將所有國家間的禮儀往來統稱為“朝貢貿易”。所以僅看字面意義, 好像波斯和大食也是個向大唐俯首稱臣的弱小屬國。

其實波斯和大食在鼎盛時都是橫跨亞歐的大帝國,經濟文化科技都十分繁榮。

此時已經進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雖衰退但還存在;波斯第二王朝薩珊帝國, 於隋末唐初極盛走向滅亡;後世稱霸歐亞大陸橋的阿拉伯帝國,從此時誕生。

大唐這個“世界頂級大帝國”並非是孤獨的。

僅僅在隋末唐初這短短的時間,波斯國差點滅亡東羅馬帝國, 阿拉伯帝國強勢崛起把波斯國滅了,東羅馬帝國也被打得只剩下一個名義上的大一統。

從中亞到歐洲、北非, 三個帝國打成了一鍋粥。

若不是有高原和沙漠的阻隔, 路途遙遠艱難,出兵不方便,以薩珊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侵略性,他們絕不會成為熱情的波斯商人大食商人。

這些事中原人是不知道的。

以封建時代的交通狀況,哪怕到了明清的時候, 南方發生民亂,可能北京一年後才知曉。中原對西域的了解, 基本是絲綢之路通到哪,地圖就畫到哪。時效性就更別提了。

如裴世矩編寫的能讓楊廣龍顏大悅的“詳細”西域地圖志,僅僅是在張掖的市集上通過和西域商人聊天搜集信息, 就知道這時人對世界了解的匱乏。

現在吐蕃還式微。在大隋人眼中, 西突厥的敵人當然就只是東突厥和大隋。他們遊說突厥人, 只會從大隋和另一個突厥出發。

東突厥與西域聯系不多。

東突厥的北邊是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大雪原, 南邊是大隋,西邊是西突厥,東邊多走幾步就跳海,所以他們的視野很狹小,注意力只放在中原。

但西突厥不一樣。

西突厥的疆域基本在中西亞,最強盛的時候,西邊國土瀕臨裏海。

雖然他們向往華國中原的繁榮,也想重新把東突厥吞並,但他們與波斯帝國,以及後來的阿拉伯帝國也一直在爭奪領土。

唐高宗時蘇定方俘獲賀魯可汗,西突厥可汗一脈傳承斷絕,“西突厥汗國”滅亡。但西突厥部落本身西遷,仍舊活躍在西亞和東歐的領土上。

這就是後期西突厥殘部反復與唐朝拉扯,差點把唐朝財政拖垮的原因。

在此時中原人腦海中,並沒有世界有多廣闊的概念。有些人甚至認為地是有邊界的,除了大唐之外全是寸草不生的蠻荒之地。

西突厥人被趕走,就應該快滅亡了,怎麽還能卷土重來,越打越多?

即使古籍中有東羅馬,西域商人也帶來了波斯和大食的消息,但大部分大唐人親眼所見的西域就是黃沙戈壁。人很難能想象出自己沒見過的事物。

所以當李玄霸提起薩珊帝國時,射匱可汗感到的不是驚訝,而是驚悚。

如果不是他老成持重,見多識廣,很快冷靜下來,他手中的酒杯都差點丟出去。

李玄霸不僅提到了現在西突厥的心腹大患薩珊帝國,還提到了耶路撒冷之戰。

耶路撒冷會在明年被薩珊帝國攻陷,也就是說,現在薩珊帝國的軍隊才剛剛推到耶路撒冷。

射匱可汗一直關注著薩珊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戰爭。

很顯然,薩珊帝國只要在東羅馬帝國戰爭中獲勝,下一個目標肯定是調頭過來打西突厥。

這個消息他才剛剛收到,大隋人是怎麽得知的?

他的人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快馬飛馳傳遞情報。大隋人就算也是第一時間得知消息,難道還能比自己的馬更快?

射匱可汗對這個完全出乎預料的情況感到棘手。

他的漢語、波斯語都很熟練,還搜集了兩國書籍閱讀。

別看射匱可汗長得像個不識字的大老粗,他文化水平相當不錯,讀過不少華國的兵書,知道華國人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比如什麽“遠交近攻”玩得特別溜。

之前西突厥不懼怕大隋人,是因為他們知道大隋對西突厥以西的世界情況兩眼一抹黑,就算挑撥離間也只會在東西突厥內部弄。

現在李玄霸提起“薩珊王朝”,言語之間對其好像還挺熟悉,射匱可汗就冒冷汗了。

你這個陰險的大隋人,該不會想對薩珊王朝遠交,然後對西突厥近攻吧?!

當一個人掌握了超出常理的信息時,就會給對方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怖壓力。

一些信息,連西突厥貴族自己都不知道——西突厥仍舊是部落制,上層貴族掌握的信息和中下層貴族不對等,這是他們統治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