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想辦法換個使臣(第2/4頁)

雖然阻擋不了歷史進程,但他如果參與其中,或許能為大唐謀奪更多的利益。

比如離大陸很近,自己把自己畫進了大唐地圖中的九州島。

華夏所有士族都對外夷很倨傲。李玄霸對倭國使臣的態度傲慢很正常。

楊廣不僅沒有因為李玄霸給倭國使臣甩臉色生氣,還很贊賞李玄霸對倭國使臣的嫌棄。

楊廣馬上就要讓裴世清出使倭國。在派使臣出使倭國之前,楊廣特意把李玄霸召來,就是用年幼的李玄霸羞辱倭國使臣。

我大隋一個垂髫孩童就如此厲害,你倭國趕緊給我趴著!

讓倭國使臣退下後,楊廣才將真實意圖告訴李玄霸,讓李玄霸在“蘇因高”離開大隋前,好好以教導的借口羞辱倭國使臣。

蘇因高是小野妹子在大隋的名字。

李玄霸一口答應。

楊廣咬牙切齒:“一彈丸蠻夷,居然也敢自稱天子。若不是高麗和突厥在朕臥榻之側,朕定會派兵滅了倭國!”

楊廣在歷史中出了名的特別厚待外夷。能把這樣的楊廣惹生氣,倭國也是真有一番本事。

楊廣說出這話時,李玄霸在腦海中又冒出一段相關的歷史記載。

小野妹子出使大隋,遞交給隋煬帝的國書擡頭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把隋煬帝氣得夠嗆。

自漢朝起,華夏一直是東亞老大,其他小國都要向華夏王朝朝貢。在朝貢體系中,只有華夏的皇帝能自稱“天子”。

倭國本是漢朝的藩國,現在倭國國王不僅自稱天子,還說自己是“日出處的天子”,隋煬帝是“日沒處的天子”,其居心叵測,簡直溢於言表。

隋煬帝當時氣得直罵“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但他是個特別重視外夷的人,外夷越不重視他,他就越重視。所以次年,隋煬帝還是派使臣出使倭國。

大業五年小野妹子再次出訪大隋時,倭國將國書擡頭改為“東天皇敬白西皇帝”,自稱“天皇”,避開了天子的稱謂,隋煬帝居然就這麽滿意了,與倭國正式建交。

李玄霸記起這段記載後,十分不解。

“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對隋煬帝而言也算十分不敬了吧?隋煬帝這麽驕傲的人,居然忍下了這口氣,之後還對倭國十分禮遇,接納了許多倭國留學生留在大隋學習華夏先進文化。

當年漢光武帝劉秀可是賜予倭國“倭奴國”金印,倭國不過是大漢附屬國之一。現在倭國國王自稱“東天皇”,叫你“西皇帝”,你還滿意?你還禮遇?你要臉嗎?!

李玄霸滿心不解地回到家,破天荒地拿出小弓箭去淩虐可憐的校場稻草人。

李淵回家後,發現李玄霸居然在練習射箭,嚇得他趕緊摸著李玄霸的額頭叫醫師。

李玄霸無奈道:“父親,我沒生病。”

李淵道:“難道是誰惹你生氣了?你剛從宮裏回來,難道是陛下又侮辱我們唐國公府?”

李玄霸本來不想與李淵交流正事。不過李玄霸轉念一想,李淵作為這個時代的勛貴,他的思想或許能解決自己的疑惑,便回答道:“今日陛下讓我教導倭國使臣大隋詩書。我聽聞倭國原本是大漢一個屬國,被大漢賜名‘倭奴國’。如今倭國國王居然對陛下自稱‘日出天子’,貶稱陛下為‘日沒天子’,陛下居然還願意與倭國建交。我實在是難以理解。”

李淵皺著眉頭想了許久,才想起來“倭國”和“倭奴國”是什麽。

他道:“倭國與高麗隔水相望,陛下有進攻高麗的心,或許想聯合倭國一同進攻高麗。至於倭國的不敬,可以先解決高麗之後,再做打算。”

隋唐所說的“高麗”就是指高句麗。

“高麗”本是“高句麗”簡稱,但正式國稱是“高句麗”。但華夏王朝與高句麗交往時,總愛在正式文書上直接寫簡稱“高麗”。

高句麗:我們全稱是高句麗。

南北朝統治者:好的,高麗。

高句麗:請尊重我們的國名,我國正式名稱是高句麗!

隋文帝:高麗。

隋煬帝:高麗。

唐太宗:高麗。

唐高宗:高麗。

於是南北朝時,“高句麗”和“高麗”還混用;隋唐時,所有史籍都將高句麗記載為“高麗”。高句麗人也自稱“高麗”,改名“高麗國”了。

現在沒有高句麗國,只有高麗國。

朝鮮王氏王朝建立的時候,為了一些眾人皆知的小心思,將國名定為“高麗”。王氏高麗和隋唐時的高麗沒有任何關系,所以後世歷史研究就將隋唐的高麗稱為“高句麗”,與王氏高麗做區分。

已經滅亡的高句麗委屈。他們才是真正的高麗,先來者被迫為後來者讓名。

高麗是扶余人朱蒙趁著西漢式微的時候自立的華夏邊疆小國,在魏晉南北朝中原混亂時,搶奪了不少中原王朝的領土,是華夏領土上的割據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