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真當我家破落嗎(第2/5頁)

李玄霸給楊昭支招,讓他提前回大興,不是對楊昭有多少好感,而是楊昭能保住對他很好的兩位老師。

另外,楊廣這位皇帝非常不愛待在大興。除了剛即位還沒改元的那一年他老老實實待在大興,大業一共十四年,他待在大興的時間加起來都不超過一年,路過太原的時間都比待在大興的時間長。

楊廣到處亂跑的時候,先是太子楊昭坐鎮大興,後來是楊昭的幼子,也就是楊昭之前開口想讓他當伴讀的楊侑坐鎮大興。

搭上了楊昭這條線,他在大興做生意才更順利。

但卷入皇孫鬥爭?雙臂畫叉!

李玄霸結束了“視察”,與楊昭告別,回到了家中。

接下來的事他會先告知母親,讓母親派信任的人去做。

李三娘也和兩個弟弟一同回家。

柴紹幽怨地看向楊昭:“太子殿下,你今日不該來的。你來了,我和三娘都沒能說上話。”

楊昭哭笑不得:“你馬上就把三娘娶進門了,還在乎這點時間?”

柴紹嘆氣:“你不懂。”

楊昭無語。我年紀比你大,有什麽你懂我不懂。

柴紹嘆完氣,又道:“太子殿下,你真的想讓李三郎當伴讀?李三郎那身體……”

楊昭搖頭:“不是我,是太子妃。父皇偏愛倓兒,太子妃過於憂慮。”

柴紹道:“皇長孫生母早逝,一直養在太子妃膝下,太子妃實在是過慮了。”

楊昭苦笑:“不,正因如此,她才更憂慮。以父皇性格,很可能會把倓兒過繼給她,成為名正言順的嫡長子。”

柴紹本想說太子已經有了嫡子,應該不至於。但思及皇帝去年的行事作風,柴紹也不確定了。

他嘆息道:“唐國公府是斷不願意趟這渾水。太子殿下,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

“我知道。”楊昭和柴紹十分熟悉,所以說話很直接。

他自幼養在祖父膝下,能在宮裏如魚得水,為父皇奪嫡助力,怎麽可能看不明白?

楊昭道:“我和二弟尚且不敢露出絲毫念頭,皇孫就開始爭奪儲位,父皇一定會遷怒我,認為我在窺伺他的位置。”

楊昭捏了捏鼻梁:“所以我必須把這件事壓住,不讓太子妃胡來。京兆韋氏啊……唉,父皇遷都洛陽是對的。”

柴紹心道,那可不一定。

關中郡姓因地位不如山東郡姓,所以非常熱衷與皇室聯姻,希望通過從龍之功壓過山東郡姓,所以表現得急躁了些。

但山東郡姓難道就清心寡欲了?

若洛陽東京的位置穩固,山東郡姓肯定也會做出與關中郡姓差不多的事,試圖摻和皇室爭鬥,為家族爭權奪利。

雖然柴紹和楊昭很熟悉,君臣之別也讓他不會說出心中所有話。

他越發想念未婚妻,雖然才分別不到一刻鐘。

心裏堵著話難受,若是三娘子在,我就能和三娘子說了。柴紹再次哀怨。

楊昭見柴紹說著說著正事,又莫名哀怨起來,扶額長嘆。

在柴紹成親之前,他還是別和柴紹說正事了。

李玄霸回到家後,就換衣服爬到床上躺著回血條精力條。

李世民不安地圍著李玄霸爬了一轉。

李玄霸雙手在腹部合十:【哥,你發什麽瘋?模仿小狗?】

李世民聽弟弟終於“說話”,松了口氣。

他躺在李玄霸身邊,也學李玄霸雙手在腹部合十:“抱歉啊阿玄,我在馬車上替你答應太子……”

李玄霸打斷道:【太子雖然是以開玩笑的口吻,但都說出“太子的命令”,我若還想借他的勢,就該順從了。是我當時沒想到。哥你提醒是對的。】

李世民嘟囔道:“原本我以為表兄是好的,沒想到他居然如此為難你。他口中的嫡子去年才出生,需要什麽伴讀?”

李玄霸:【只是口頭定下伴讀的名號,等楊侑六歲啟蒙時我才當伴讀。太子妃這麽急,是因為皇長孫楊倓已經三歲,能熟背《千字文》。楊廣曾對群臣說要將楊倓帶在身邊,提前請名師教導。】

李世民嘆氣:“好吧,我明白了,現在我倆非常受陛下喜愛,她擔心陛下會讓你我成為楊倓的玩伴?”

李玄霸:【不僅如此。現在的太子妃是繼室,出身京兆韋氏,是關中郡姓。太子原配為山東“五姓七望”中博陵崔氏。當時秦王妃也是博陵崔氏。】

李玄霸用心聲給李世民講起了隋文帝末年伴隨奪嫡的一樁後院事件。

楊堅的五個兒子,長子、四子、五子的王妃都出自“虜姓”,次子楊廣的王妃出自“僑姓”蘭陵蕭氏,三子秦王楊俊的王妃出自關東“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

從王妃的出身構成,就能看出各世家在朝堂的勢力強弱。那時關中郡姓在朝堂的勢力,還不如楊堅平定南方後所需要拉攏的“僑姓”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