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以功績貴廟號(大結局)

時值四月,丁未科的會試已經結束,幾日後就要舉行殿試。

一般而言會試中榜之人基本就算是考上了,只不過一甲、二甲的排名還是要等到殿試之後。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如果皇帝關心一些,題目也會由他自己來出,當然名次也是他自己來排。

本屆殿試的題目也沒有多難,皇帝提出了一個王朝興衰的問題,即大明正在經歷又一個巔峰,要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由盛轉衰?

這個問題其實古人經常思考,畢竟朝代更叠是常有之事,其中緣由必定引人探究,各種各樣的文章不少,只要寫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中正不偏,那就不會出什麽問題。

但天子在正德四十二年這個當下提出這樣的考題,是因為他從開春以來便一直纏綿病榻,所以於他而言最為關心的事情就是如何將這片錦繡江山傳承下去。

而等皇帝拖著病體看完了所有卷宗以後,終於是朱筆定了前三甲:

明正德四十二年丁未科殿試金榜第一甲第1名進士及第李春芳;

明正德四十二年丁未科殿試金榜第一甲第2名進士及第王世貞;

明正德四十二年丁未科殿試金榜第一甲第3名進士及第張居正!

本科金殿名錄在歷史上當然不是這麽排的,王世貞根本沒有這麽高的名次,但或許是科舉改制以後加了科學的內容,而王世貞此人在歷史上就是博學之士,所以此時的他不僅精通文史,而且於地理、天文、測量和水利等方面多有造詣。

甚至閱卷官都覺得王世貞當為狀元。

但朱厚照還是把他按在了第二,有大才之人容易心高氣傲,如此則不利成長,張居正位列第三自然也是這個道理。

放榜之後不久授官,

天子做了一個令所有人很詫異的安排,他沒有安排探花郎去翰林苑也沒有去地方做一任知縣,而是將他‘賜’給了自己最為心愛的皇孫——朱翊镠。

這個孩子出生於正德三十年,從小聰明伶俐,不過他不是小時候就獲得皇帝喜愛的,如今的小孩子都有夭折的風險,即便是皇家也不例外,實際上他是正德四十年才被皇帝接到宮中。

所謂隔代親,天子年老,兒子麽個個‘身懷絕技’已經不好玩了,還是這些小娃娃可愛。

到了宮中以後,皇帝手把手教授其文史、科學和射箭等。

在外人看來,再賜老師不過是在本已很多的寵愛之上再加一層。

不僅如此,皇帝對這個孫子也比較自豪,宮裏有傳出小道消息,

一日,皇帝暗中看著張居正教授皇孫這一幕達半個時辰之久,後來現身就問張居正,“皇孫比朕當年如何?”

張居正答:“皇孫乃皇上血脈,自然如皇上一般雄偉壯奇。”

這個話有人說是謠言,尤其越來越接近那一天,說不準就有人背後操弄,但天子始終沒有否認。

正德四十二年也一直籠罩在各種奇怪的風聲之中,而隨著天子身體越發衰敗,紫禁城和京師就越發安靜,仿佛世界停止了一般。

四個月後。

八月十七日,京師下了一場暴雨,但天氣僅僅涼快了半天就重新恢復了炙烤模式。

在乾清宮寢宮之外夏皇後、敬貴妃、賢貴妃、順貴妃全都守候著,她們一個個面帶戚色,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至於寧妃、昭妃則分別於五年前和半年前崩逝,包括張太後更是在正德三十六年就與世長辭,這些舊人的離去也是皇帝情緒不佳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有感情,另一方面身旁人逐一離去仿佛也是一種昭示,便是自己的年紀也大了。

至於一眾皇子也都奉詔來到此處。

其他如越國公、成國公、英國公等一樣在外等候。

越國公周尚文臉色尤其悲痛,他已經六十八歲了,本身年紀也大,但最近都一直茶飯不思,主要是他這一生因正德而起,他這一族因正德而興,幾十年來君臣相得,而日子過得舒適寬心,都因正德信任。所以他是真的舍不得。

皇帝常常對他說,愛卿便是朕的衛青、李靖,而他在外打仗,天子從來都是給他解決後顧之憂,身為武將,有如此君主,夫復何求?

不多時,裏面走出一個藍袍女性官員。

而一眾人也擁了上去,“談太醫,皇上身體如何?”

此人正是正德初年皇帝就選用的女醫,也是千百年來最為著名的女神醫之一。

但她此時卻是低下腦袋,無聲的搖了搖頭。

見狀,夏皇後直接淚水就崩了出來,口中呢喃著,“皇上,皇上……”

跟著身後、眼眶彤紅的尤址也走了出來,“皇上口諭,請諸位入內。”

得了旨意更不得了,皇長子載垨狀似瘋魔,人未到聲先到,渾身癱軟著像是要爬進去,“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