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歲入與稅法

“王爺,父皇的萬壽賀禮不知準備的如何了?”

這是發生在皇五子睿親王的府上的一幕。

正德三十一年,皇五子載壡因在遼東辦理屯田有功而被皇帝封為睿親王。自那回來以後,他又以親王之尊領了戶部的差事。

此時的睿親王二十七歲,妥妥的一個健壯青年,身上穿著青色的蟒服,整個人挺拔的很。

聽到這個問題他擡頭,“怎麽?你有讓父皇能滿意的禮物?”

女子不到三十,容顏艷麗,身姿曼妙,她淺笑了一下,“父皇不愛古玩珍寶,也不愛奇石翡翠,說是要讓父皇滿意,誰也打不了這個包票。不過妾身最近聽說一人,他極擅算學、格物,若是他能有什麽新發現,想必父皇不會生厭。”

載壡想了想,還是搖頭了,“這種投機之事還是少做為好,又不是本王研究的成果,說之何益?且只是推薦一個人,尋常之時亦可為之,何需押後等到萬壽聖節?你管好內眷即可,為父皇祝壽一事,本王自有安排。”

女子聽聞夫君話語中的強硬,不由縮了縮腦袋。

“還有,萬壽聖節日益臨近,京裏中外人士想必不會少,這段時間府中的人盡量少出去,出去了也不要惹事,尤其不得以睿親王府的名義招搖過市!”

說完這些,載壡就去了書房。

他現在差事不輕呢,隨著國家的擴張,以及商業這種新業態的發展,戶部所要管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尤其涉及到銀錢,皇帝本就重視,一個不小心出了差錯那可擔待不起。

書房裏,他的左右侍郎都已經在了。

左侍郎是鼎鼎有名的關延卿,他在十幾年前就受皇帝誇贊,說他腦袋裏有想法,同時也敢於實踐。

右侍郎是當年桂萼的學生,姓田,名振古。

桂萼這個人性格剛強,還喜歡耍脾氣,朱厚照先讓其當了兵部尚書,又轉到外務大臣,當時已經是正德二十三年了,可惜沒過多久,他就開始生病,身體也頻繁生病,最終在正德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皇帝已經逐漸習慣了送人離開,從最早的李東陽、王鰲、謝遷、楊廷和,到後來是王守仁、楊一清、桂萼、蔣冕、顧人儀……

去年,正德三十四年,張璁也在自己的浙江老家與世長辭。

皇帝十分傷心,下旨給了張璁一個文臣死後的各種殊榮。

王府書房,

他來了以後,關延卿和田振古都站了起來。

“王爺。”

其實他們原本都有成為戶部尚書的資格,不過皇子尊貴,那也沒辦法了。

“坐吧。”

“謝王爺。”

坐下以後,兩人對視一眼,關延卿先說:“王爺,那本《大明稅法典》已近書成,不知王爺準備什麽時候敬呈皇上禦覽?”

載壡端坐著,他一向注重自己的儀態和禮節,“稅法所涉極其重要,父皇一向重視,這幾年來我們三人日夜潛心研究,更覺其中復雜。至於這部法典麽,本王想作為萬壽聖節的賀禮,你們以為可否?”

田振古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

載壡注意到了,他虛擡手臂,“田侍郎,有話不妨直說。”

“是,王爺,下官以為不妥。”

“理由呢?”

“下官明白王爺的意思,皇上不愛古玩字畫,向來都以國事為重,以這部法典為賀禮不僅符合聖意,而且除了王爺,天下再無人能有同樣的本事敬獻這樣的賀禮。不過……”

他嘖了一下嘴巴,繼續說,“不過下官以為過壽即過壽,國政為國政,這兩者是不是不要混為一談?王爺敬獻上去,難道是要皇上同意這部法典當中的內容嗎?這可是國政,以陛下對於國事的看重,絕不至如此輕忽,可這又是萬壽聖節王爺的賀禮,礙於父子之情陛下不得不看重。這便是讓陛下為難啊。再有,萬壽節之後陛下若是推行此法典,尚且算是不錯,可要是不推行,王爺這份賀禮意義何在?”

載壡思考了一下,沒有急著否定,“關侍郎,你以為呢?”

“下官倒以為並無不可。”他輕松笑著,“田兄,滿朝文武皆知皇上看重國事,所以不管皇上推不推行這部法典,其他人都不會覺得奇怪,相反皇上立馬同意並下旨照此辦理,這才奇怪。如此一來,則其中關鍵不在於法典是否當行。”

“那在於什麽?”

“在於皇上接過這份賀禮,看了法典的內容以後如何想。”

這話沒說完,所謂如何想,其實是要說如何想睿親王。

載壡抿嘴笑了笑,這就是他不急著否定的理由。

“田侍郎,這並非是本王為大明制定的稅法新政,這樣的權柄都在皇上手中,本王豈可僭越?這不過是本王統管戶部幾年所得的總結與思考,其中有些現行稅法的弊端以及對應的解決辦法,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