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宗藩改制

所謂的石塘港其實就是巴石河口兩岸的一片三角地帶,其規模大約是中原一個鎮的大小,街道四五條,建築幾百幢,都是圍繞著港口而造。

到目前為止,連一個像樣的城墻都是沒有的。

因為最初也沒有考慮過打仗的問題,且呂宋是屬國,屬國的百姓和大明的百姓都在這片區域聚居。

再有,大明人都心知肚明,這才哪兒到哪兒,總不能就築個這麽小的城吧?

從這裏開始,若是乘船沿著巴石河向裏,不到兩個時辰的功夫,其實就是一片密林野外了。

尤其是在這種熱帶的海島之上,在人類沒有獲得大機器以前,外面都是樹木的天下。

本地的土著部落則在靠近水源的平地上生活,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沿著貝湖,似這樣的部落就有幾十個。

這裏沒有官道,交通不便。

規模巨大的騎兵不用想了,不可能遠渡重洋,可即便是步卒,大明最先進的火炮仍然重達上千斤,以這種道路條件來運,實在是太慢了。

最終明軍幾個將領一商議,還是選擇乘船直插貝湖。

這樣可以利用好戰船上的艦炮。

艦炮先將近岸部落全部轟一遍,地面部隊隨後插進,打掃戰場,若是還有口湯,那就各憑本事喝了吧。

簡單的說,就是水陸並進。

考慮到皇子的安全,朱鳳讓載垚上艦,沿巴石河而上。

大明的寶船比這破島上最大的建築還大,當地土著也沒有什麽火器,憑他們手中的長矛大刀就是站在岸邊給他投,也投不到船上來。

所以完全就是明軍船艦對著他們一頓亂轟。

“千裏鏡!”

載垚伸出手。

初入戰場,他還是很興奮,把這鏡子套在眼睛上細細觀察。

突然,他的視野裏多出兩個光著膀子在密林中奔跑的人,“那是當地人的服飾嗎?怎麽如此奇怪?”

“有人嗎?”

張經隨即也舉起千裏鏡。

“按照成國公所說,著棕色服裝、露兩條胳膊的便是叛軍,看他們的樣子應當是出來打探消息的。”

“本來這大的一艘戰船想藏也藏不住。”

之後不久,他們順著先前的情報,以及對現場的判斷確定了一處叛軍部落。

沒別的,開炮。

轟轟轟的幾聲下來,密林中飛出上百只鳥獸。

長手打短手,沒什麽戰術與戰策,僅是憑著武器就完全壓制敵人。

但凡是經歷過這種場景的人,誰還敢懷疑火器的重要?

載垚欣喜之下,道:“還是父皇有先見,想方設法的提高火銃和火炮的性能,仗這樣打,怕是歷朝歷代的第一次了。”

“是啊,而且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打到這麽遠的地方!”

“這面湖不錯,捕魚賞景、訓練水兵都是個好的所在,他們不知道用好,那就讓給咱們!”

陸地上的部隊則是成國公朱鳳親自帶領。

最終是的確沒和蘇萊曼二世通氣,明軍自己找個清凈的淩晨突然對叛軍發難。

至於石塘港內,也一下子炸了開來,這裏的叛亂已經有些日子了,老百姓們也一直在猜,官軍究竟準備如何應對。

等到突然得知消息,自然是個個震驚。

現在明軍也貫徹了朱厚照所說的宣傳戰的重要性,大兵出動之時,在在總督府門前也高高掛起了一條橫幅:叛賊阿貝,傷我百姓,大明呂宋駐軍奉旨討還!

店鋪的掌櫃,走遍四方的商旅……大明人一見此景就明白了:明軍這是護衛他們來了!

而南洋其他國家的人看到則要嘆息一聲:明人有自己的士兵保護,他們就只能自己多多小心了?

因為已經進入軍事行動狀態,

所以石塘港內也加強了巡邏,一隊一隊的士兵騎馬在街道上轉悠,正德二十年了,最年輕的士兵長大到成年,經歷中都少不了‘漢民族’的這種教育。

哪些是本族,哪些是外族,那對待起來可是完全不一樣。

……

……

熱河,避暑行宮。

皇帝在柳樹蔭下,召集自己的大臣議事。

先前在馬車上談到的宗室問題又被重新拿了出來。

朱厚照聽來聽去,基本上臣子們的想法也都了解了。

到現在這個階段,他出手拿掉一些部分宗室的特權和利益,對於整個國家是不會影響什麽的。

最大的影響,其實是面子上不好看。

先前那個誰說的很對,民間百姓之家也不會輕易趕走自己的族人,皇家來這樣做……實在不好。

再有就是皇帝本身也會背上惡名。

不過朱厚照不在乎這些。

他神色平靜的與自己這一眾閣老和臣子交代,“都察院禦史樓天英的奏疏,朕以為是有些道理的。唐太宗也曾說,不可勞百姓以養天子宗族。朕當然明白親親之道是要顧的,也明白這些都是太祖血胤,不過朕相信就算是太祖皇帝在世,看到現今這樣大的宗室規模,也會對百姓心生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