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拔劍

奏疏上說,固安縣有兩千多百姓聚而作亂,亂民將縣官圍了起來,甚至沖撞欽差的住處。

而局勢徹底走向失控,是有人失手撞死了縣衙裏的主簿。

這一下不得了,死了個當官的,人人都知道自己徹底活不下去了,再加上連日的怒氣積累,便是一個膽小的人也要豁出命去了。

“唉。”

朱厚照的性格是這樣,小事才會生氣,真的大事臨到面前了,他反而會沒那麽憤怒。他從前世就是這樣。

可能是太壞的事,讓他有一種從頭涼到腳的感覺,因而整個人變得冷靜下來。等到一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其實憤怒、恐懼、擔憂都對事情無助,這個時候應該想著怎麽去應對才最重要。

當然,發生這種事,朱厚照還是不可避免的嘆氣。

“都說說吧,此事如何解決?”

“陛下,微臣以為既有民亂,應當速派大軍平亂,以免局勢愈演愈烈不可收拾。”兵部尚書王稟回話。

“亂民不比朝廷官軍,稍遇阻礙便會一哄而散,未免禍亂他縣,臣建議陛下傳諭周邊縣城,令其增強守衛,勿放一人。畢竟已亂了一縣,不能再亂第二個縣。”

“微臣還以為當威逼利誘、分化瓦解,這些亂民必定不會人人齊心,因其相聚是利非義,只要稍加利誘,必可分而擊之。”

……

朱厚照看他們這一個個說的都是頭頭是道的,心中不禁有一種悲涼之感,說道:“怎麽把富者手中的莊田分下去,你們是半點無頭緒,就在剛剛乾清宮裏落針可聞,等到說出口也是這也困難,那也困難。但怎麽對待老百姓,你們倒是很有辦法。亂民,那如果是亂民……也是叫咱們給逼反的!”

強壓、圍堵、挑撥……什麽手段都有。

聽起來真是諷刺。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兵部調最近的衛所去固安縣吧。”

“是,微臣遵旨。”

“大司馬,此事耽擱不得,你先去。”

王炳起身,“是!”

走到外面他還有一絲笑意流出嘴角,這李東陽……也是自找的。

乾清宮裏。

朱厚照問道:“李閣老,固安縣的百姓能反,其他的縣若是呼應怎麽辦?”

“臣以為,非常之時,還是要嚴加防範!”

“可聖人不是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老百姓腳下無地,頭上無瓦,這種情形之下,今日反一縣,明日有可能就反兩縣,後日就是三縣,咱們君臣再這麽渾渾噩噩的過下去,總有一天,各地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

朱厚照說到現在,語氣逐漸轉強,到此時聲音已是不小,“這江山是祖宗傳下來的,不能毀在朕的手裏,這子民都是朕的子民,不是你們的,你們不愛護,朕愛護!”

說完這句話他往邊上走了兩步。接著就是‘嘩’的一聲抽出了一把寶劍!

王鏊一看都驚了,皇帝這是要幹什麽?

“陛下,請息怒!眼下雖有固安一縣之亂,但朝廷糧草充足、兵強馬壯,疥癬之疾又何必憂慮?!”

英國公張懋則有些心顫的看了眼皇帝,

剛剛那些對他說得話,明顯是對他的不滿。

現在劍都抽出來了,該不會真的沖動之下要血濺乾清宮吧?

朱厚照則是目光銳利掃視過眾人,隨後直刺往前!

噗通!

劉瑾臉色驚恐的跪了下來,“陛下饒命!”

不錯,

朱厚照是慢慢過去把劍指在劉瑾的臉上。

一眾臣子則完全發懵。

“劉瑾,你說過,事朕忠心耿耿,從不曾有過二心。”

劉瑾帶著哭腔慌忙訴道:“奴婢對陛下是忠心耿耿,此事千真萬確!不管民亂不民亂,奴婢只有陛下這一片太陽!”

“好!”朱厚照大喝一聲,“那麽現在朕命令你,清查宮中二十四監在北直隸所占的莊田,令他們把田畝都交出來!與朕的皇莊一起,退還百姓!”

劉瑾喘著粗氣,聽完了皇帝的話,他愣神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陛下的意思……是叫奴婢……”

“你沒有聽錯!朕就是那個意思!疾風知勁草,這個時候,朕要問你、問宮裏的人,是願意與朕站在一起,還是死守著那些田契?!”

宮裏的太監,尤其是像劉瑾這樣聰明的太監其實把這個問題想得很透。

作為太監,皇帝願意賞你,你什麽都有,甚至能成九千歲,可要是不願意給你,一畝地都不會有,搞不好連命都不會有。

當初,魏彬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尤其還有英國公這樣的反面例子在前,更能襯顯出他的忠心,幾畝田地他還不至於舍不得。

於是大喊道:“奴婢只忠於陛下!宮裏所占的田,奴婢這就去查!陛下說分,奴婢不會讓他們留一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