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官復原職

“很多事情都是一環套一環。將復套列為國策,朝廷就要有銀子,若想有銀子就得靠浙江。朕說的再直白一些,得靠海貿。”

軍機處裏,四位重臣面色一變,他們都沒想到皇帝的心思動在了這個地方。

朱厚照給他們實際的例子,“江南海商之家,只要出海,十倍獲利是很有把握的,大明朝有好東西,朕去了解了,絲綢、茶葉、瓷器……只要運出大明,價格都很高。”

“陛下……”韓文有些心驚,他少見的提出了和皇帝略有不同的意見,“臣以為這件事應慎重考慮。海禁,可是祖制。”

“朕知道,可如果不依靠海貿,國庫還要有銀兩,就只能橫征暴斂了,否則復套的軍需從哪裏出?”

楊廷和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皇帝縱有一身的本領,但其實這麽些年也一直沒有大動作,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能。

復套需要強大的兵馬,強大的兵馬又需要錢,若想有錢就要開海,可開海就會招致很多人反對,反對的聲音一多,朝廷兵力再弱……

“陛下,微臣以為復套可以列入三年規劃。可開海之事,還是稍緩為宜。”

王鏊皺了眉,“可事情是需要做的。”

楊廷和微微一笑,“陛下可沒有哪一道聖旨規定,只有列入規劃的事才做,不列入的就不允許做。有些事只做不說,有些事只說不做嘛。”

浙江其實已經給收拾過一頓了,在朝的官員也一樣,朱厚照想著這件事不列入也行,反正大概率是可以做成的。

“好了,那就這樣吧。現在事情朕是說完了。接下來就看怎麽做了。大司徒,你給浙江去個信兒。眼看要二月下旬了,朕的少府令應該到了浙江了,總該有個音了吧?”

韓文稱是,“臣這就寫信去問。”

“那你們再商量商量吧,復套的事具體要怎麽準備。”

“是,臣等恭送陛下。”

皇帝這些天到軍機處來的頻率蠻高,因為本身離乾清宮也近。

但到內閣的次數很少。

外人都只知道皇帝來了,不知道皇帝說了什麽。要說都是西北的軍務,可現在京營和楊尚義甚至都還沒趕到寧夏呢。

另外,到目前為止,皇帝依然沒有要讓閣員進入軍機處的表示,這是個什麽意思?

這樣的話,皇帝到軍機處所商量的政務,內閣豈不是參與都沒能參與?

李東陽和謝遷都有些焦慮,私下裏兩人就在商量怎麽辦。

“……陛下不說,但想必也是為出兵寧夏之事,生了內閣的氣。”李東陽分析著,“所以這其中的關鍵還是要想辦法消了陛下這口氣。”

這也不是皇帝小氣,講道理是要生氣的。

內閣是什麽?最早是幫助皇帝處理一些政務的秘書。到此時,也是皇帝最為看重的官員。

這樣的官員,不支持皇帝,相當於一只手使著不順暢,這不該生氣嗎?

沒動他們都算給面子了。

嚴重一點說,這就是個警告。

“可劉閣老,就當沒有這件事一樣。”謝遷也沒辦法,他畢竟還不是內閣的一把手,“……要不,下次的事,我們還是要顧及一下陛下……”

李東陽一擡眼,這不成了媚上了嘛。事情是怎麽樣就怎麽樣,怎麽能為了其他原因講違心的話。

但這件事也真是難為他們了,皇帝有了意見,結果劉閣老是視而不見,不聞不問,這樣下去萬一皇帝更加惱怒了呢?

李東陽不是很明白劉閣老為什麽這樣,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件事還得從劉健這裏突破。

拖得時間久了,就會讓人看出來,皇帝對內閣不滿,萬一有什麽人從背後推波助瀾一下,說不定朝中就會興起倒內閣的事情。

“咱們私下裏,再去找一下劉閣老。”

在內閣值房,即便是他們現在也不敢說了,因為劉健嚴令不準在他面前談這件事。

沒辦法,就只能晚上登府拜訪。

與此同時,朱厚照也收到了這些日子他最為心心念念的一份奏疏,奏疏是貴州來的:王守仁已經開始神神叨叨的講學了!

歷史上,王守仁是正德元年被貶,正德四年起復廬陵知縣,在這期間有了著名的龍場悟道。

現在,他是弘治十二年被貶,到今日已經有七年的時間,二十六歲的小青年熬成了三十三歲的中年男,人生中有幾個七年能像這段歲月這麽珍貴的?

不過七年的時間雖久,但悟道的時間也提早了些,他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做事,王守仁可不是那些能活到七八十的高壽之人。

但接下來如何安排他也是一個問題。

這得慎重。

朱厚照自己一個人在暖閣裏踱步起來,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思考他的去處,而且還要有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