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激辨

皇帝雖然有君威,但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皇帝其實也就是個人。

是個人就會恐懼、害羞、窘迫……

什麽意思?

意思就是有些人會天生的就怕了那些臣子,因為臣子都是大風大浪經歷過來的非一般的人,尤其一些老臣,那都幾十歲的人了,早就是老狐狸一只。

相比之下,皇帝、太子並沒有這樣的磨練。

像是萬歷皇帝,從小就怕張居正。正德皇帝也被文臣們氣勢洶洶的勁頭給嚇到過。

但現在的朱厚照不怕這些人,

一則他本身已有社會閱歷,不要說對罵兩句,就是動手那也不帶慫的,

二則他很清楚,本朝絕不會有廢太子這樣的事。

皇帝更加不會對他怎麽樣。

當然,伺候太子的下人們不會這麽想,

太子偷偷溜出皇宮被發現,守宮門的太監、帶著太子出宮的太監都可能被連累,

秋雲急得要死,在屋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後來有個小宦官跑過來說,“秋雲姑娘,殿下回宮了!”

“在哪兒?”

“在去乾清宮的路上了。”

秋雲放下手裏的活兒,裙子一提便跑了出去。

這一跑不要緊,

她忽然想起上一次,自己因為躲雨走快了些撞到太子……

於是諸多情緒湧上心頭,牙齒也咬上了嘴唇。

不過可惜的是,她沒有趕上。

跑到乾清宮前的廣場入口時,只能遠遠的看著穿著靛藍色袍子的背影,那身影很小,卻一步步不慌不忙的爬上了幾十階的潔白階梯。

殿前都是有人把守的,她只能藏在墻角這樣偷偷看一下,

看著皇太子的身影逐漸消失於視野。

“兒臣,叩見父皇!”朱厚照行了個跪拜之禮。

今日這乾清宮皇帝皇後都在,

還有個眉毛很長的富態老人,他似乎體毛發達,鬢毛和胡子連成一體,法令紋也極深。

除此外,還有三四個稍微年輕些的官員。

只有一個朱厚照認識,便是詹事府少詹事王鏊。

皇帝看到兒子,先是從禦座上微微撐起身體想細看他有沒有事,

皇後的表情亦很焦急,“照兒,你沒事吧?”

朱厚照來的路上已經想到了父母親會是這樣的心情,索性頭擡得高些,“母後看仔細些,兒臣沒事。”

確認了這一點,弘治皇帝心舒緩一些,

再瞄了一眼兩側臉色不佳的大臣,也明白現在是個什麽氛圍。

於是語氣‘不善’的質問,“胡鬧!你怎麽穿成這個樣子?!這成何體統?!”

皇帝這話,先提衣服著裝,不提偷溜出宮,敏感的大臣一下子就逮住這份護短心思,

但這都什麽時候了,還玩這套?

於是長眉毛老人家還不等朱厚照回話,直接就出列打斷,還一本正經的跪下,顯得極為嚴肅,

“陛下!臣於昨日抵京,一路聽聞太子殿下忠孝、仁厚之美名,心中不甚歡喜感慨,卻不想今日便聽聞太子尊駕探訪街頭酒樓之地。想來太子殿下明理懂事,斷不會隨意妄為至此。或是有東宮宦官劉瑾、張永等攜民間野趣進奏,置太子千金之軀於輕忽之地。且太子之貴,異於常人,民間百姓禮數不通,若輕佻議論,恐傷太子聖德!臣請陛下旨意,於這樣的小人,要先殺而後快!”

朱厚照若真是小孩子,不免會害怕,畢竟是一群大人一副要吃人的樣子。一張嘴還要殺人。

但他反而有些惱怒,

皇帝問自己話,這個人竟然氣勢洶洶的插話,這是弘治脾氣太好,給他們欺負慣了!

弘治果然對這樣的‘不尊重’不在意,還在和朱厚照介紹說:“照兒,這是詹事府詹事吳寬,弘治八年他回鄉守孝,如今剛剛返京。吳愛卿詩、書俱佳,以後你要好好請教。還有,今日出宮之事實在是膽大妄為,你怎可這樣以身犯險?!”

皇帝還是在和稀泥,算是沒有接吳寬的話。

王鏊一看這樣的形勢,也跟隨勸諫,“陛下!吳詹事所言極是,若輕易饒過劉瑾、張永等人……”

“吳詹事,王詹事,”朱厚照也故意插話,這叫來而不往非禮也,“……出宮之事是我執意所為。你們說的劉瑾,他犯了錯,叫我打了板子如今正在養傷,張永則勸諫過,只不過我沒有聽而已。”

皇太子一席話,叫暖閣裏的君臣全都愣了一下,

閱盡史書,幾乎很難找到主上主動替下屬攬責任的,

古代皇權的那種氛圍裏,皇上天然就是沒有錯的,要不說罪己詔一下說明事情很嚴重呢?

太子也可類比。

哪怕確實自己犯了錯,也會往下屬身上推,自己領一個管教不嚴的名頭做個意思賬。

但朱厚照卻主動往自己身上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