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下一步,太空!王浩:速度太慢,看來要考慮合作問題了。

研究組根本就沒有想到,能通過從上空劃過的衛星,得到引力護盾激發效果的詳細數據。

他們已經在一萬到兩萬高空放置了十幾個靶球,附近的空域已經被列為航空管制區域,漂浮的靶球也不會對民航客機造成影響。

這種實驗方式很難得到準確數據。

一則是因為靶球會受到風力影響飄忽不定,空氣阻力對於後續計算的影響很大,那麽計算結果就會不準確,只能通過十幾個靶球數據,得到一個更接近的結果。

第二就是引力護盾釋放範圍的影響了。

引力護盾釋放的範圍太大了,包括中心範圍和影響範圍,形成的是一個半徑四公裏左右的半球體。

另外,引力護盾釋放的距離控制並不精準,也許存在一點點差異,釋放範圍就會偏差幾公裏。

研究組擔心引力護盾會影響到地面,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造成巨大的事故,那麽就只能讓光壓發動機飛的更高,並讓引力護盾逐漸從上到下接近靶球。

這樣進行實驗,最開始接觸把球的是引力護盾的邊緣地帶,就可能會讓把球脫離引力護盾範圍。

那麽光壓發動機只能進行追蹤式的實驗,情況就會變得有些尷尬了。

研究組當然也想過去測試引力護盾對於衛星的影響,問題是,一百到一百五十公裏高度的溫度,直接就可以歸在特殊間諜衛星的行列中,他們並沒有可用於測試的適合目標。

如果真的那樣去做,還要和軍方部門進行溝通。

至於專門發射測試用的低空衛星,同樣也需要和軍方部門進行溝通,等於讓軍方部門直接介入到測試中,還會讓其他國家機構注意到,甚至是專門進行監測,就可能會暴露出引力護盾技術,顯得有些得不償失了。

總之,上空經過的衛星是個驚喜。

一階雷達做出了的精準測定,並且進行了一分鐘左右的追蹤,一切的數據都擺在眼前,連後續的軌跡都能計算的很清晰,他們得到了精確的數據,甚至能計算出衛星墜落的大概大致範圍。

但僅僅衛星的數據還不夠。

這主要是因為引力護盾覆蓋範圍,強度從中心點向外是逐漸降低的,衛星並沒有經過中心區,就只是在外圍近乎呈現一條直線劃過。

雷達測定的數據很精確,但也只是得到了一部分的數據,比如,平均的引力強度為1.941倍地球引力,釋放距離在81公裏左右。

“從衛星得到的數據上來看,引力場覆蓋範圍是8.3公裏直徑的半球體。”

“再根據外圍強度的平均數據,我們可以推斷,引力場中心區域的強度在2.31倍地球引力左右。”

王浩進行了一個小總結,“按照所計算出的引力場強度、釋放距離、覆蓋範圍來說,若是以光壓發動機飛行路徑為中心線,釋放出兩個呈現120度夾角的引力場,就足以保證正前方的安全了。”

(PS:場力示意圖:o——》》)

【o:發動機;》》:場力】

其他人跟著說道,“範圍確實很大,距離也很遠,強度也夠高,現階段是足夠用了。”

“除非正面出現一個龐大到半徑超過一公裏,並且足夠重的東西,否則就不會造成威脅。”

“如果真的有那樣一個東西,一階雷達早就檢測到,可以提前躲避。”

“主要危險還是那些非常小的東西,比如說,一些很小的衛星碎片或者飄蕩的小石子,在太空上,這種東西是最危險的。”

“那確實……”

當大家討論的時候,光壓發動機已經懸停在86公裏的高空。

引力護盾的實驗還是繼續進行。

主控艙的測試人員手動控制調整引力護盾的方向,並讓其對準空中的靶球,靶球的位置不是在飛船的正下方,而是和正下方呈現了一個角度。

引力護盾釋放以後距離還夠不到靶球,下一步就是操作光壓發動機慢慢的接近靶球。

這也是對於發動機控制體系的檢測。

雷達已經鎖定了十幾個靶球位置,利用小型激發推進噴口的作用,光壓發動機可以在高空上朝著任意方向自由的飛行,方向控制上還是很靈活的。

當引力護盾釋放範圍接近靶球的時候,很明顯靶球就開始橫向移動,所有的靶球都呈現了同一運動模式,就好像是突然被一陣大風吹過一般。

光壓發動機一直追蹤著靶球的位置,並控制引力護盾中心區靠近靶球,但最後還是有六個脫離了區域,剩下的則正常被中心區域覆蓋。

這個過程用時超過一個小時。

整個過程並不只是測試引力護盾,還測試光壓發動機的電子系統,調控性能以及飛行控制性能,等等。

研究組也以此拿到了一系列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