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反物質?湮滅粒子?王浩:這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或許是王浩的‘威懾力’,或許只是巧合,之後連續兩天時間,都沒有小組上交報告。

直到第三天下午,才有個國內的小組上交報告,他們的報告中分析過程十分嚴謹以及得出的結果偏差極小。

王浩也當即指出了兩個小問題,但考慮到問題很小,就決定及時進行修改並收錄。

“呼~~”

當確定報告通過的時候,小組報告人以及其他成員都長呼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他們有種回到學生時代,面對幾個評審導師做畢業設計報告的感覺。

終於通過了,才能輕松下來。

這個消息也讓其他小組輕松了一些,畢竟是有報告通過了評審,也差不多明白了通過‘標準’——可以有小錯誤,但分析偏差不能大。

很快。

一個個小組都提交了報告,明天上下午都在進行評審工作,也不斷有小組的報告通過評審。

在後續的評審工作中,好多人都長時間到會議廳去旁聽,他們一方面好奇王浩是否都能找出問題,另一方面,也是認真的去聽內容,想看看自己是否能找出問題。

結果就是……

“心服口服啊!”

“我完全沒有聽出任何問題,結果王浩教授馬上指出了問題……”

“這就是差距啊!王浩教授不愧是王浩教授,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完全想不到誰能和他相比……”

“這次實驗的報告,質量肯定非常好。最差也不會有大偏差。”

好多人都對於結果期待起來。

當所有的報告評審完畢以後,就被上傳到一個內部網站供查閱使用,之後就到了收獲成果的時候了。

每一個參與實驗的人都可以根據實驗過程、信息和報告數據,去做出獨屬於自己的研究成果,若是能直接得出一些結論,成果就算個人或團隊的,只不過要打上項目組的標簽。

這就和一些大型國際研究項目的模式是一樣的。

比如,歐洲核子組織的粒子對撞實驗,每一次的實驗報告是對所有成員國公開的,是否能通過報告數據分析出內容,就要看個人和團隊的水平了。

有的科學家就通過大量數據的研究,完成了一些量子物理相關的頂尖論文,並發表在了國際頂尖雜志上。

有的,則是沒有任何發現。

所有的報告都評審完畢以後,項目組也會整體的進行研究,時間會持續兩個星期左右。

王浩是技術總顧問,他提出爆炸的性質是‘中子爆炸’,但想要證明是非常復雜的事情,需要實驗情況以及大量數據結論來堆積。

其中可參考的內容有很多,比如,發生熱源逸出時,逸出熱量中各種粒子的占比。

比如,爆炸瞬時出現的位置,以及各方向爆炸的情況。

比如,爆炸的形式,判定設備在其中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之類。

等等。

在後期總結性的大型會議上,尤尼爾·諾沃提尼發布了一些確定的內容,“這次的爆炸強度比上一次(阿邁瑞肯軍方)強度要大的多,總結相當於3850公斤TNT。”

“從瞬間的畫面以及現場情況分析來看,爆炸位置是在強湮滅力場薄層處,有四個位置爆發的能量強度最大,其他位置也有小幅度的爆發,並沒有確定的規律。”

“爆炸出現畫面、聲響,和設備被炸毀以及爆炸對地面的沖擊存在直接關系,我們分析判定,爆炸有極大可能是純能量爆發。”

‘純能量爆發’,是非常重要的結論。

比如,黑火藥爆炸,是屬於化學性質的爆炸,反應發生本身就會有火光並發出劇烈的響聲。

原子彈爆炸也是一樣的。

核裂變反應依舊是材料本身發生變化,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才能讓反應呈現指數性的增長,從而釋放出更多的能量。

‘純能量爆發’則不同。

‘純能量爆發’需要物質媒介才能產生光和聲響,反應本身沒有直接性的材料參與,同時也沒有生成物質。

尤尼爾·諾沃提尼所說的結論,讓會議現場一片嘩然。

好多人對於‘粒子爆炸’或者‘中子爆炸’的理解,和核聚變反應很類似,就是粒子或中子參與某種核反應,爆發出能量的同時生成某些新的粒子,結果竟然是‘純能量爆炸’?

這該怎麽理解!

什麽樣的反應才能只釋放能量而不生成物質?

……

下一個上台的是科羅特·詹姆斯。

他拿的出的是匯總數據,也就是測算出各部分能量逸出的粒子特性的,爆炸強度、性質,能量爆發短時間內的強度變化等,匯總生成了幾個列表,並展示在了會議的投屏上,讓所有人能看得清楚。

“這就是實驗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