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科技競爭,不進則退;一片亂麻也是重大進展!

當一個重大會議所做出的決策,以‘計劃’為後綴命名的時候,就顯得很不一般了。

在阿邁瑞肯的歷史上,有幾個非常著名的‘計劃’。

其中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曼哈頓計劃’。

在1942年6月,阿邁瑞肯實施了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制原子彈的計劃,也就是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這項工程集中了最龐大、最優秀的科學家團隊,非常知名的包括愛因斯坦、費米、波爾、費曼、馮諾依曼、吳健雄、奧本海默、拉比、勞倫斯等等,參加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不計其數。

據統計,曼哈頓計劃需要的文職人員總共2000多名,還有軍事學家2000多名,更有各國著名的科學家1000多位。

計劃動員的總人數超過十萬人。

整個計劃歷時3年完成,耗資超過20億美元,最終成功的進行了世界第一次核爆炸,並按照計劃制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

20億美元,似乎聽起來並不多,但要知道,那是上個世紀40年代。

當時的1美元可以買到購買力170斤大米或1克黃金,20億美元有多麽龐大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最著名的莫過於‘馬歇爾計劃’。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歇爾是阿邁瑞肯高層官員,他來了著名的哈佛大學做演講,並談起已經為重建歐洲做好準備。

不過馬歇爾沒有說的太細,只是說阿邁瑞肯出錢幫助歐洲,以便將歐洲發展起來。

馬歇爾是說給歐洲聽的。

好幾個歐洲大型媒體放送了演講的全部內容。

當時歐洲的情況很不好,戰爭導致歐洲失去了經濟,許多人的生活過不下去,到處都是工人運動。

馬歇爾計劃是一場極為成功的戰略計劃。

在幫助西O和其他地區的同時,阿邁瑞肯大大擴張了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掌控力。

現在阿邁瑞肯高層決議制定‘格魯姆湖計劃’,則是一項國家支持的單向科技研發投入的計劃。

之所以制定‘計劃’,是因為投入會非常的龐大。

格魯姆湖是一個地名,距離繁華的賭城拉斯維加斯不足100公裏,環繞湖床的荒涼地帶是著名的軍事禁區。

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51號地區。

‘格魯姆湖計劃’是要在環繞格魯姆湖的荒涼地區,建立一座全新的大型實驗室,專門用於研究湮滅力場以及相關配套計劃。

同時,邀請大量的頂尖科學家參與其中,並讓其他的大學科研機構、大型實驗實驗室以及大型企業配合研究。

總之,撥付充足的經費,集合大量頂尖人才,共同來研究湮滅力場技術。

阿邁瑞肯高層相信,只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就肯定能實現對於種花家、對於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反超。

因為,他們的投入更大。

他們擁有更多、更頂尖的科學家。

這麽多的頂尖科學家,再擁有足夠的經費支持,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比不上一個王浩嗎?

……

阿邁瑞肯高層還只是草擬了計劃,計劃通過到詳細論證,再到正式實行,肯定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已經給予了絕對的重視。

王浩倒是沒在意其他國家、機構,他暫時連‘競爭’的概念都沒有,因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一直主導研究。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也制造出了強湮滅力場,但場力強度明顯太低太低,根本不足以稱之為‘競爭對手’。

另外,他們還擁有了新技術。

直流電力制造強湮滅力場,比交流疊加力場的制造方式,效率提升了太多太多。

他們早已不是一條起跑線。

當然,擁有更先進的技術,並不代表就能坐享其成,科技競爭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所以,王浩依舊思索著技術提升的問題。

他覺得下一步還是要從湮滅力場發生技術的根本入手,也就是要研發全新的超導材料。

這天有一條好消息。

國內大型鋰電池制造公司捷力鋰業,率先使用磁化鋰元素化合材料,制造出了一款鋰電池。

捷力鋰業的研發組上報了性能測試數據,新制造的鋰電池性能比常規有了兩倍以上的提升。

鋰電池性能,重要有兩個指標,一個就是儲電量、一個是有效輸出功率。

新的鋰電池的的儲電量提升了2.4倍,有效輸出功率則提升了1.5倍,其他的數據,比如使用壽命之類,依舊還在測試過程中。

按照現有的數據來看,使用壽命也會有少量提升。

這個消息令人振奮的同時,也讓圍繞制造一階材料的新公司組建變得順利了許多。

新公司組建是需要有產品的。

一階鐵只是其中一項,但暫時並不是主要的,以‘千克’為單位的制造速度,暫時也只能供給給科研單位,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