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這叫效果不太好?直接達到了預期目標!

彭輝主導的武鋼合作研發項目,就是通過改善制造工藝和流程,以降低特種鋼材的含氧量。

他們的研發目標是,把特種鋼材含氧量降低到4ppm左右。

這只是一個理想的目標,實際上,武鋼方面,也包括彭輝團隊,都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所以他們也有次一級的目標,就是把特種鋼材的含氧量穩定降低到5ppm以下下。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穩定’兩個字。

現在武鋼研究院也擁有制造出含氧量穩定在5 ppm以下特種鋼材的手段,但牽扯的制造工藝極其復雜,要求也非常高,相應的成本就會大大的增加。

如果能夠以常規手段制造出含氧量穩定在5 ppm以下的特種鋼材、軸承鋼,放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了一定的競爭力。

國際最高端的技術,也只能制造出含氧量在4 ppm左右的鋼材。

即便只是次一級的目標想要實現還是非常困難,彭輝的團隊已經花費超過四千萬的經費,結果到現在為止一無所獲。

當然,也不能完全說一無所獲,他們的一些實驗數據,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但是,在研究進展方面是沒有的,他們不知道通過哪一種方式,能夠對於降低鋼材含氧量有確定的幫助。

用一個數據就能知道,把鋼材含氧量降低到4 ppm的概念了。

比如,國際市場上的普通鋼材,含氧量都在100ppm到500ppm之間。

如果能把含氧量降低到100ppm以下,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鋼材了,50ppm以下,一般都是特種鋼材。

軸承鋼是特種鋼材中的特種鋼材,對於含氧量數值的要求才會這麽高。

這種國際最頂級的研究,肯定要實現一些新方法,而不是以常規手段去做研究。

彭輝的團隊試驗了好幾種新方法,比如真空塑鋼、快速冷卻、降溫加壓,為了能夠進一步降低鋼材含氧量,好多步驟都是在真空下進行的,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雖然他們的研究沒有進展,但因為用了很多新手段,實驗數據資料還是很有價值的。

現在這些實驗數據資料就已經到了王浩的電腦裏。

他仔細看了一下資料,隨後就建立了一個降低鋼材含氧量的研究任務——

【任務四】

【研究項目名稱:分析實驗數據改善制造流程來降低軸承鋼含氧量(難度:A)。】

【靈感值:0。】

在把任務建立好以後,王浩看的難度倒是沒有意外,類似的數據分析研究,難度能在A級的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幾年前的時候,王浩參與過彭輝團隊的鈦合金強度研究,也是做數據分析的工作,他要做類似工作的經驗,自然知道該怎麽去解決問題。

在對於資料進行分類匯總以後,王浩腦子裏已經大致有了方向,他馬上找來了陳蒙檬和許傑。

今年陳蒙檬正式畢業了,被西海大學聘任為副教授,並擔任王浩的日常工作助理。

許傑還沒有博士畢業,他是在張志強手下讀博,屬於數學計算機的研究方向。

現在王浩手裏的一些數學計算機方向的工作,都喜歡找許傑幫忙一起解決。

許傑的數學水平趕不上陳蒙檬、海倫等人,但最關鍵的是,他的數學和計算機結合的方向上,能比其他人做的更好。

王浩找來了兩個人就交代起了工作。

簡單來說,寫代碼。

因為牽扯到有無效與無關進未篩選,再加上夾雜很多高難度數學計算機轉化,代碼可不是找個人就能寫的,必須對於離散數學、概率有深入的理解。

所以把工作交給陳蒙檬和許傑就剛剛好。

……

陳蒙檬和許傑的水平確實不差,兩人總計花費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代碼的編寫工作。

與此同時,王浩也建立好了數學模型。

在結合寫好的代碼,針對資料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得到了一系列的結果。

之後就又是數學分析。

後續的工作相對比較容易一些,因為有類似的經驗,最終做出了曲線圖,在根據推導出的函數來分析偏差值。

“這個偏差還是太低了!”

王浩看著圖表中的數據,有些頭疼的按了按腦門。

許傑看著的圖表數據,忍不住問道,“王老師,這個偏差指數代表了什麽?”

“代表依靠我們的分析結果去改善工序,提升很小。”王浩簡單的說了一下,“你也知道,我們是對於一種特殊鋼材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

“我們要根據分析結果,來改善制造工藝和流程,也就是確定哪些步驟是有效的,哪些步驟是無效的,哪些步驟效果好,哪些步驟效果差……”

“如果實驗數據分析結果偏差值太小,也就代表我們得到的結果,可能會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