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裁判員還沒有開槍,就有人已經跑到終點了?

前一段時間,王浩以及他的研究組發表了半拓撲理論相關研究,被認為是破解了超導理論的奧秘。

之後國際媒體對於相關研究以及超導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報道。

後續也有很多超導技術發展的科普,讓更多人知道超導技術發展的意義,同時也了解了一些超導技術應用的領域。

布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發布的消息,則把120k的超導臨界溫度,定義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即是‘120k的超導臨界溫度,意味著跨過超導技術工業化大規模應用的門檻’。

當然,120K超導臨界溫度的材料,大規模普及民用並不現實。

比如,像是常用的電子產品,不可能用到如此低溫轉變的超導材料。

但是對應轉變溫度的超導材料,卻可以用在很多其他領域。

超導技術的應用,主要根據超導狀態的性質分為三類,一類是強電的應用,一類是弱電的應用,還有最後一種是抗磁性的應用。

其中強電的應用,可以理解為大電流的應用,包括超導的發電、輸電以及儲能。

弱電的應用,也就是電子學應用,包括超導計算機,超導天線,超導微波器件等等。

抗磁性的應用主要包括磁懸浮列車和熱核聚變反應堆等。

現在已經應用超導技術的領域有很多,包括實現產業化的超導量子幹涉儀、醫學領域的核磁共振成像儀,歐洲的大型lhc項目,等等。

針對新的超導材料來說,跨過120k轉變溫度的材料,最大的應用方向,就是儲能、磁懸浮以及超導發電機。

三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當科技部的公告發布出去以後,輿論的焦點就是新材料的應用,儲能,磁懸浮以及超導發電機都被大量的討論。

同時,輿論上也有很多驚訝的聲音。

之前很多人都在討論需要多少年才能夠真正實現超導技術的普及應用,而普及應用標志性的研究,x就是制造出轉變溫度120k以上、能用於工業的超導材料。

阿邁瑞肯的布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給出了確切的時間——三年。

好多人都認為三年已經是最短時間了,正常情況下肯定需要更長時間,結果完全沒有想到這麽快就已經有了成果。

這種速度實在太驚人了。

國內媒體針對新成果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人人日報》的報道則是振奮人心的,報道確定了在超導技術領域上,國內的絕對領先優勢。

其中有一句話,對於超導技術的評論非常關鍵,“超導技術的發展,可以改變現有的技術邏輯,是彎道超車的強勁驅動力。”

彎道超車,是國內科技發展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匯。

之所以要彎道超車,就是因為國內技術有很多方面都落後於國際水平,也有很多的領域被國外卡住了脖子。

要實現彎道超車卻非常的不容易,因為高端技術領域來說,某一方面有了優勢,今後就很可能一直有優勢。

改變技術邏輯,才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根本。

什麽叫技術邏輯?

比如說,一台普普通通的手機,裏面包含了很多的專利技術,其中有很多專利都和電池、散熱、功能搭配等有關。

再有了超導技術以後,就可以制造出超導電源,根本不需要關注散熱,功能搭配等問題,相關領域的專利自然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電池汽車。

如果能夠制造出大功率的超導電動機,儲能更高的超導電池,自然就很容易占領技術高地,原來的一些技術研究也都失去了意義。

這就是改變了技術邏輯。

國內輿論對自然是一片歡欣鼓舞,每個人都很期待超導技術的普及應用。

這一次,國內走在了最前沿,還把國外遠遠的落在後面。

很快,國際上也出現了很多報道。

國外媒體的報道大多都是對於科技部發布的公告進行轉載,即便是分析文章,主要談的也是超導材料的技術。

國外的輿論方向,大多都是羨慕中國擁有了最新的技術,同時很多人也意識到,中國率先制造出了高端的超導材料,那麽第一個用上高端超導技術的肯定是中國。

其他國家想要用到相關的材料,就需要等待國內批準相關材料出口。

因為超導材料售賣肯定會非常的火爆,能應用的領域非常多,而且短期內肯定是供不應求的,即便是花錢,想買到材料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國際輿論上好多人都在感嘆,“真沒想到在超導技術上,第一個研究出高端材料的竟然是中國。”

“他們真的是崛起了啊!”

“如果他們制造出了大量的材料,會賣給其他國家嗎?可能還是優先自己使用吧。”

“那還用說?肯定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