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陳建林:常規成果,不用擔心!

彭輝、史桂芳、萬益明等人的激動是有道理的。

他們制造一種新配比的鈦合金,抗拉強度達到了世界頂尖的1400兆帕,同時,制造流程還相對簡化,確實是值得激動的成果了,可以說達到了項目研究的預期目標。

鈦合金是國際非常重視的材料領域,有許多的機構都進行相關的研究,同時鈦合金的種類也非常多。

從內部基體組織結構上來區分,鈦合金可以分為α合金、β合金以及(α+β)合金。

國內以TA、TC、TB表示,其中的每一種都有幾個或十幾個型號,換句話來說,市場上售賣的標準鈦合金材料就多達二十幾種。

鈦合金的種類多,主要和應用方向有關。

在鈦合金的應用領域上,並不是說強度越高越好,事實上,如果只是對比強度,國內生產的特種鋼,強度最高能超過2000兆帕,可以說是國際領先的,但是那種鋼材不具備可塑性,加工、焊接都是個大問題,應用難度就會非常的高。

鈦合金對比特種鋼最大的優勢就是輕,因為密度相對比較低,同等的體積下,重量只有鋼材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正因為密度低的特點,鈦合金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航空飛機、軍用飛機的很多部件,都會用到鈦合金來制造。

不過鈦合金的缺點也很明顯,最大的缺點就是昂貴。

鈦合金的昂貴並不是因為鈦含量少,而是因為‘鈦’元素高溫下,非常容易與其他許多元素發生反應,想要把鈦從其他雜質中弄出來,就會非常的麻煩,而且在最後成形的時候,往往要在惰性氣體或者真空環境中操作。

這麽一來二去的復雜操作,注定了鈦合金材料的價格會非常的貴。

實驗室采用的是提煉好的鈦去制造鈦合金,高溫下的操作也同樣要隔絕空氣,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只是因為是實驗室操作,制造的也只是一小塊,一些需要隔絕空氣的步驟都是在專業的設備中進行的。

鈦合金第二個缺點就是加工和焊接難度大。

有一個例子可以直接說明,阿邁瑞肯被稱為‘不死黑鳥’的戰鬥機,飛行速度最高能達到三馬赫,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快的飛機,他之所以能飛的這麽快,就是因為用了三十噸鈦合金,大部分部件都是鈦合金制造出來的。

但是,這架飛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就是漏油。

阿邁瑞肯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解決問題,因為當時他們還沒有掌握鈦合金的完美焊接技術。

這就足以說明鈦合金的加工、焊接難度有多大了。

不過目前,國內已經掌握了高端的3D鈦合金打印技術,能夠以3D打印直接塑造出對應的部件,就跳開了焊接的過程。

這是題外話。

金屬實驗室所做的項目是超抗壓鈦合金材料研究,他們做研究的目的並不是應用,而是專門去研究,用‘正常成本制造’出的鈦合金,如何提升其強度。

國際上,鈦合金最高強度能達到1700兆帕,但那是非正常手段制造出來的,也根本無法普及制造。

在常規手段流程去制造的情況下,最後的成品抗壓強度能超過1400兆帕,已經是非常高的數據了。

這個項目是屬於‘材料科學研究’,而不是‘材料應用研究’,制造出的鈦合金,並不是去應用制造產品,而是研究常規手段制造鈦合金,什麽流程可以提升其強度。

這對於鈦合金材料應用研究非常有參考價值。

其他做針對性應用的研究團隊,就可以根據其流程參考來提升對應鈦合金的強度。

換句話說,制造過程比結果更加重要。

這也是馬文鈞擔心其他團隊研究有成果的原因。

如果其他團隊的研究有成果,肯定會有很多專家,專門去分析制造流程以及各種數據,他們的合金實驗室做過同樣的項目,即便是中途暫停,實驗相關的數據也都已經上報了。

兩相對比,就有很大可能會發現問題。

……

實驗成功以後,彭輝、史桂芳圍著王浩講了很多,但他還是不太理解金屬實驗室上下的激動情緒。

因為最終制造出的成品,沒有創新,性能也沒有質的進步。

科研,不就是要有質的突破嗎?不就是要解決那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嗎?

花費了上千萬的經費,取得一點點的小進步,實在很難找到讓人激動的點。

王浩帶著些許的不理解回去了,或許他不激動的原因還有一個,因為自己根本沒有參與到項目中,就只是福至心靈,提了個小建議而已。

在飛機上的時候,王浩就開始清點起收獲。

這一趟來西京交通大學,靈感值的收獲還是很大的,相對應的任務靈感值提升到了‘79’點,說明對於實驗數據已經非常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