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計算機會議上震撼的數學論證!

一號報告廳內人山人海,卻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認真盯著報告台上那個對著白板不斷撰寫內容的年輕身影,他似乎連考慮都不用,就在白板上寫上一條又一條的內容。

他真的很年輕。

年輕到比會場內正常來參會的人年紀都要小,包括那些被帶的過來的博士生,絕大部分都要比他年紀大。

此時此刻,他就是全場的焦點。

每個人都不斷的看過去,也有人在竊竊私語交談,話題總是離不開台上的身影,“他在幹什麽?寫什麽?好像是在做論證。”

“似乎是一個純數學的論證?他剛才說‘很受啟發’,難道是現場要做一個證明嗎?”

“是什麽證明呢?有點看不懂啊。”

第一排特邀評審嘉賓們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皮特·舒爾茲坐在第一排偏右側的位置,他左側就是赫赫有名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智期,他在水木大學創辦了著名的‘姚班’,工作了有十幾個年頭。

現在年紀已經大了,但依舊在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這次來參加計算機會議,也是因為知道有一種全新的算法,對此非常的感興趣,他跟著思路一直聽到了最後,到現在也感到有些疲憊。

他還是扭過頭問向皮特·舒爾茲,“舒爾茲先生,剛才東港大學馬教授的提問,應該沒有問題吧?”

姚智期稍稍有些不確定,以個人經驗而言,感覺王浩的算法證明已經很完善,應該不會出現‘無界’無法證明的情況,但一時間也沒有想到該怎麽證明。

他旁邊坐著的就是年輕的菲爾茲得主,三十多歲的年紀,正處在科研的巔峰期,靈感活躍、精力充沛,世界上多數最頂級的研究,尤其是影響科學發展的研究,都是這個年齡段出現的。

雖然王浩完成的是一種計算機算法研究,但過程邏輯夾雜了大量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學邏輯想弄懂並不容易,頂級的數學家才更容易理解。

皮特·舒爾茲盯著正在撰寫的白板,眼神動也不動一下,只是輕輕點頭道,“他剛才已經說了,是用集合論和歸納法,這兩種方法結合很容易證明出來。”

“很容易?”

姚智期用力的抿抿嘴,對此不予置評,一個問題的難易是相對而言的,對皮特·舒爾茨很容易的問題,對其他人而言,也許是一生無法跨越的鴻溝。

皮特·舒爾茲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話,但他在會場毫無疑問的擁有權威,即便是幾個圖靈獎獲得者也無法爭鋒。

一則是因為王浩做的是理論算法論證,數學才是一切的基礎。

二則也是因為年紀。

絕大部分圖靈獎獲得者,獲獎憑借的都是兩千年以前的成果,處在會場的三名圖靈獎獲得者都是如此,他們中最年輕的也超過六十五歲,其他兩位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

這個年紀的人思考能力、精力都會大幅下滑,已經無法和年輕人爭鋒,而皮特·舒爾茲又是那種超級天才,在沒有獲得菲爾茲之前,他就被認為是世界最聰明的人之一,也是菲爾茲獲得者中,最眾望所歸的人之一。

皮特·舒爾茲獲得菲爾茲是非常有意思的。

當年菲爾茲評選之前,有機構開出了候選者名單的賭注,九成五以上人都選擇了皮特·舒爾茲,他獲得菲爾茲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連一點懸念都沒有。

這種級別的天才到了學術會議上,牽扯到數學方面內容,自然是最有權威的人物。

皮特·舒爾茲對於提問的評價,就被臨近的人告訴了其他人。

很快,整個會場都知道了。

這個消息也讓馬文鈞感到非常失望,他覺得自己找到了論證中的問題,不能完全推翻算法的證明,但也足以讓算法的評價和影響力下降一個档次。

可菲爾茲得主卻肯定的說論證沒有任何問題。

這還有什麽好說的?

如果不是對王浩正在做什麽證明感到好奇,馬文鈞都想不顧顏面的甩手離開會場。

會場最邊緣的記者們都知道了消息,他們不由得長呼一口氣,他們肯定是希望證明沒有問題的。

如果王浩的認證報告順利完成,能吸引全世界關注的新算法出現,肯定是個很勁爆的新聞。

王浩還是一名純正的國內學者,新聞報道的意義就更大了。

記者們也開始打聽起王浩究竟是在做什麽證明,他們肯定是完全看不懂的,只是想了解一下,近而進行新聞思考方式的評估。

那麽,王浩究竟在證明什麽呢?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能看懂撰寫在白板上內容的人有一些,但能跟上思路並了解到證明什麽的,數量是極為稀少的。

王浩撰寫的速度太快了,他幾乎是想都不想,就一直不停的寫,都要比抄內容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