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物理專業的魔鬼課堂

研一的課不用特別交代認真聽,只是代課老師也沒必要要求太過嚴厲。

上課鈴聲響了。

王浩馬上使用了教學幣,快速進入到教學模式,用陽光而清朗的音調,填充了整個教室,“這一節的內容,內容是微分方程組解的圖像。”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題,首都和東港之間的旅遊競爭,兩個地方都忙於做廣告吸引遊客。”

“我們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組,{x′=-x+by;y′=cx-3y}。”

“其中x′代表東港,y′代表首都,x和y分別代表東港和首都的偏離常態旅遊廣告預算……”

“在這個例題中,我們可以針對進行分析,第一種情況,東港預算表現積極,而首都表現平靜。”

“這裏有一點,我們需要忽略東港的預算……”

“……”

當課程正式開始以後,每個人都在認真的聽,他們跟著王浩的講解陷入理解和思考中,一點點的深入,慢慢的到最後繪制出方程組解的圖像。

整個過程流暢而清晰。

等在回過神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聽明白了,有些學生不由的感到驚訝,他們發現講台上的年輕老師,講解的思路非常清晰,能準確的把握每一處難點。

當碰到難點的時候,對方就會多講解兩次。

這樣就讓他們感覺跟上課程變容易了,理解新知識內容也就變得容易了,預習的時候,一些不太明白的內容,被講解一次就感覺理解通透。

好多學生不由贊嘆,“這個年輕的王老師,比鄭老師講的好啊!”

“講的清楚,容易明白!”

“上鄭老師的課,總是感覺跟不上,聽王老師一講,就好像都理解了。”

學生的感受,實際上,就是教學效率的差別。

教學效率,放在本科級別差距並不大,因為本科級別的知識是基礎,大部分學科只需要了解基礎就好,學生只要認真預習、認真聽課,就都能夠跟上進度。

當到了研究生級別,課程難度大幅度增加,有些學生哪怕是認真學習也跟不上、不理解。

《微分方程》就是這樣一門課程。

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還需要非常豐厚的基礎知識,越是到了後面難度就越高,想要跟上進度的難度越高。

當難度提升上來,教學效率差別就會很明顯。

王浩擁有十年的中學教育經驗,他清楚的知道該怎麽去教學,該怎麽教學生,講解同樣的內容,也要比一般講師強的多,他對課程也非常的重視,會認真的熟悉教案,針對每一步的講解都會認真的去研究。

另外,《教學的饋贈》可以提升百分之二十的理解效率。

這也是關鍵。

用數據做對比來說,王浩認真講解上一個小時,相當於鄭堯軍講解一個半小時,甚至更多。

此外,王浩的講解方式也很豐富,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做支撐,他能想到好多形象的比喻來輔助教學。

比如,講到一個三維圖像的問題時。

大概是因為有學生的思考,關聯到了‘宇宙星體運轉’,王浩馬上就想到了‘彗星、恒星’運轉規律,和講解的三維圖像很相似,就拿出‘彗星、恒星’運轉規律做例子,讓學生邊想象、邊去理解。

有了實際的例子,理解就變得容易許多。

一節課,兩個課時。

很快結束。

好多學生都感覺時間變快了,只是認真聽課就過去了,而往常他們總是要開一點小差。

王浩講完了課程內容,快速布置了作業題,看了下時間還剩五分鐘,開口說道,“下面是自由時間,鈴聲一響就下課,有問題可以過來問。”

“不過,只有十分鐘,我十點還有課。”

好幾個學生圍過來提問。

王浩連續給三個學生做講解,他們的問題都集中在幾個難點上,後來他幹脆又在黑板上,把一道難理解的例題過了一遍,隨後再轉過頭等著學生們消化。

這時候,已經下課了。

他注意到走過來的對門女孩,微笑的問道,“這位同學,你也有問題嗎?”

顧悠悠迅速用手遮住臉,抱著書本朝著門口跑去,“沒有、沒有,我什麽問題都沒有!”

王浩好心的提醒了一句,“李悠悠同學,慢點啊……”

顧悠悠腳步一個踉蹌。

她狠狠的回頭看了一眼。

在李倩‘呵、呵、呵’的怪笑聲中,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沖出了教室。

……

九點四十分。

王浩準時來到了二樓大教室,他找了個椅子坐在門口,拿著學生名單開始做記錄。

物理專業的學生已經聽消息了。

好多學生心裏滿是忐忑,因為校園網發帖、舉報,據說就是他們中的某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