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治療倉

秦耳在舊人類的軍總院待了將近五個月,總算把還活著的上千名等死戰士以及這四個月內新送來的戰士全部救回。

為了確保其他兩絕症患者也有醫治機會,玄門網店仍舊在放出治療券,這些病患也都轉移到了軍總院這邊。

期間,海禦代替玄門出面和新人類那邊商談,後又和舊人類這邊談判,最終讓新舊人類雙方高層都同意,讓新人類那邊也派出五名以上十名以下的醫師前來舊人類軍總院和秦耳學習如何治療兩絕症。

舊人類這邊看到新人類那邊派來十名醫師,就硬是又塞了五個人給秦耳。

秦耳看著被送來的烏拉拉一堆醫師,弄了個符陣,讓他們進去考核,踢出去五個人,總共只留下十五人,並拒絕兩方再追加新人。

新舊人類兩方不敢惹怒秦耳,只能接受這個培訓數。

剩下的十五名醫師,不管他們的醫學知識紮實與否,至少心性上都沒太大問題。

所以哪怕是對立方,他們也沒鬧什麽矛盾。新人類那邊的醫師還很聰明地和謝巖等五名舊人類醫師打好關系,跟他們請教問題。

謝巖等五名醫師能被秦耳收下做記名弟子,也都不是什麽特別桀驁跋扈的人,就算有人冷漠,但也不會欺壓新人,對方有問題詢問,也會解答。

五個月下來,以謝巖為首的十五名醫師大多學會了基礎的藥液調配,掌握了各種圖騰與不同變異者的關系。

不管怎麽說,新舊人類雙方能送過來的醫師絕對都是天才級別,好幾個人都是天生過目不忘過耳不忘。有幾個被送來想要鍍金或心懷惡念的,已經在最初就被秦耳踢了出去。

最先跟著秦耳的五名醫師已經知道哪種變異者應該使用哪種圖騰,以及該種圖騰應該使用哪幾種藥液。

但這十五名醫師都苦於無法看到病患體內的能量流轉線路、也無法看到病患的基因變異方向,更不能很好地掌握人體的經脈穴絡——不是說把圖記下來就能生搬硬套。

如此一來,他們想要治療病患就需要大量時間學習和練習,至少兩三年甭想出師。

秦耳也一直在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培養一名能刺繪圖騰的弟子,按照他的計算,就算很有天賦,不需要調配藥液、再加上巫器輔助,也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入門。

辛潞給他提出了新概念。

大災變前乃至現在,醫療機械成了醫生們的最大臂助。

有了醫療機械,醫生可以更精確地判定病患病情,也可以更好地治療病患。

甚至還有機器人代替醫生做精密手術的案例。

而支撐這些的則是電腦軟件和高精尖儀器的配合。

辛潞的想法是,他來制作附和秦耳要求的高精尖儀器,秦耳則提供“軟件”,再把“軟件”和儀器結合,也就是利用軟件去操縱儀器,以此來達到目前醫生們做不到的事情。

正好秦耳早就想把玄學和科學知識相結合,辛潞這麽一說,和他一拍即合。

這五個月,秦耳少有睡眠,幾乎全用打坐代替休息,一半時間用來治療病患和教導記名弟子,還有一半時間就是在和辛潞研究煉制新醫療儀器。

兩人的辛苦沒有白費,經過多次調適,終於在新年過後搞出了第一版的玄科學治療儀器。

第一版肯定還有很多未盡人意的地方,但好在能用。

這套儀器的核心是秦耳煉制的巫器,再用電腦軟件操控巫器實現科學顯示。

這個理論最難的地方就是如何把巫紋陣和電路相聯合。

幸運的是,八洲星意識送給秦耳的那套資料中就有相關知識說明。

於是,治療兩絕症患者最難的病情判斷、能量路線顯示、基因變化傾向、應該使用哪種圖騰以及應該使用哪種藥液等判斷類難題,全都由這套玄科學新治療儀器實現。

辛潞最後把這套儀器全都聯合在一起,做成了治療倉。

有了這個治療倉,就大大簡化了醫生治療兩絕症患者的過程。

只要病患躺進治療倉,顯示屏上就會顯示出相關數據和體內實時變化圖,醫生只要根據治療倉的顯示決定給病患刺繪哪種圖騰,並輸入相應藥液。

不過這個治療倉到底是第一版,加上時間有限,所以還不能直接對兩絕症病患進行圖騰刺繪,需要醫生在外輔助。

但有儀器幫助穩定和調整,醫生再進行圖騰刺繪就簡單得多。

而且醫生還不用拿著巫筆直接在病患身上刺繪,巫筆已經在治療倉中,醫生只要按照顯示屏顯示,在外執行操作。

這時秦耳和辛潞只高興他們終於研究出了可以輔助治療的儀器,卻沒有想到這台治療倉也代表了藍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既不是純科技線,也不是純巫術線,而是玄學和科學的結合,出現了新的學術派別——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