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所圖非小(第2/5頁)

江淩這是什麽意思?好容易扳倒一個誠親王的人,不趕盡殺絕,怎麽又幫著誠親王說話?!

可見滿殿鬧哄哄的,他要再不同意,又是一番亂吵,當下只好點頭。

江淩忙行禮稱了聲“殿下英明”。

太子:……

難不成事事聽他的,就是英明了?!

*

不過沒多久,誠親王一黨,卻後悔得想上吊,還不如當初聽太子的,打宋修一頓,直接流放呢。

被江淩的人一審,這宋修哪裏招架得住,該說的不該說的,招了無數人出來。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江淩最可怕之處在於,他只是把那招供書好好地保存了起來,沒有按照宋修招供的名單一一捉拿審問,在京裏掀起血雨腥風。

理由倒也冠冕堂皇,說袁相剛走,皇上病重,不宜大動幹戈,引發朝庭動蕩。

可是這樣一來,誰也不知道自己在不在宋修的招供名單裏,再不敢輕舉妄動。

江淩為相,短短一個月,朝庭裏文武百官竟比袁相在時,還要和氣。

有什麽事都有商有量的,就怕自己在朝堂上不小心再惹著江淩,他又從袖子裏掏出一份早就寫好的折子,自己的狗頭當場就不保。

最絕的還是,江淩雖抄了宋家,可並未連坐宋家男丁女眷。

宋修流放嶺南,他還特意派了人一路護送,保護其性命,又囑咐嶺南官員不可為難。

宋修及宋家滿門因此對江淩都感恩無盡。

經此一事後,江淩在京中的名聲,立刻就從逼死袁相的奸佞小人,變成了寬厚仁愛的絕世名相。

京中書肆酒樓竟然出現了一出《玉面諸葛智擒貪官》的話本,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而此時,距離江淩回京,也不過短短三個月。

年關未過。

*

而錦魚這三個月,也沒閑著。

一開始是忙著四處會親戚,訪朋友。

再後來是江淩任相,皇上賞了座五進大宅子,又忙著收拾搬家。

好容易十一月底,一切妥當。

鐘微又大著肚子,親自登門,找她商量操持臘八節的事。

鐘微如今早不復當年少女的活潑模樣,穩重許多。

狹長的眼眸也變得溫和了。

頭上飾品卻仍愛用珍珠。

最大的一粒,鵪鶉蛋大小,光華奪目,泛著淡淡的淺粉色光芒。

她不由多看了兩眼。

鐘微眼眸當時閃了閃,並沒說什麽。

她與鐘微向來不客氣,拉著鐘微就往花廳的榻上一坐,笑道:“這些事,你還在操持,也沒個人替不成?”

鐘微笑道:“太子妃如今在東宮的日子,也不是那麽舒坦。這名聲自然是要緊的。你走後,除了我,她也信不過別人。”

錦魚想了想,笑道:“我倒有一個人,你若是信得過,我便讓她找你去。你也教教她。”

鐘微道:“你既信得過,我沒道理信不過。誰呀?”

錦魚道:“永勝侯世子的嫡長女,宜姐兒,今年十六歲。”

鐘微愣了半天。

宜姐兒她自然是見過的。

不過還是小時候。

錦魚離京的時候,宜姐兒也就八九歲大小。

江淩一離京,永勝侯府便又如從前那般,除了跟衛家等幾家親家有往來,在京裏好似沒有這麽一座府邸似的。

沒想到,錦魚一回京,就惦記著宜姐兒要找人家了。

宏福寺臘八施粥,借著太子妃多年的名聲,叫她來操辦,這是多大的好處?不說真辦,只是消息傳出去,立刻就能名聲大振,找到個一等一的人家。

她不由眯起狹長的眼睛多看了錦魚兩眼。

錦魚奇怪,問她什麽意思。

鐘微才道:“說你有福氣你是真有福氣。可是你待人也是真的好。誰沾著你,都跟著沾光。只有……”她說到這裏,目光掃了一下四處。

豆綠如今雖不時時在錦魚跟前,但是今兒鐘微來,錦魚便叫上了豆綠。

此時,除了豆綠,還有圓兒滿兒等幾個丫頭婆子在場。

錦魚便讓都散了,豆綠見狀便主動去守門。

鐘微這才長嘆一口氣,壓低聲音道:“東宮……前幾日,又跟太子妃鬧不自在呢。”

江淩在外頭的事,回來也會撿要緊的跟她說。

王青雲與太子隔閡已深,之前在長亭一見,錦魚就已經知道。

後來江淩為相,太子明明得益良多,可心裏還是覺得是江淩與王家逼死了袁相,對江淩與王家,還是心有芥蒂,氣不平。

這些日子在東宮,王青雲動輒得咎。

在朝堂上,太子也時不時對江淩陰陽怪氣。若不是因為跟誠親王鬥得厲害,怕是早就跟江淩鬧翻了。

她便問為什麽事。

鐘微便貼著她的耳朵道:“為了錢。太子與袁家,合夥多年,也不知道做什麽生意,竟虧空了九十萬兩!”

錦魚倒不意外太子與袁家竟然綁得這般緊密。只是實在想不通他們做什麽能虧空這麽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