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狠將一軍(第3/4頁)

第一步便是甄別造冊。甄別哪些人需要官府賑濟哪些人不需要。這樣便能杜絕有些人明明家有余糧,還來爭占災民的口糧。減少糧食消耗。

第二步便是安置。對於因為房屋倒塌無家可歸者,幫他們尋找安家之所。或是左鄰右舍,或是寺廟道觀。由官府出面,這樣便不至於讓他們流落他鄉,變成流民。

第三步便是發放物資。因已經甄別安置,也不用災民頂風冒雪自己跑到各處縣衙來領取米糧柴薪,都由官府派人,每十日送一回上門。這樣便能減少人群聚集,不至因不滿生暴。

第四步便是以工代賑。這一條其實是跟著錦魚的綠柳莊學的。雖說是救濟,但是不以救濟之名,身強力壯的男子或是有一技之長的女子皆可。或替廟宇道觀興修,或替高門大戶建築。以工換賑,減少朝庭負擔。

第五步便是平抑糧價,以免再增流民。

前三步,皇上大為贊許。尤其是第三條,從根本上杜絕了再起民亂的可能。算是解除了皇上的心病。

第四步卻是小有爭議,袁相說這是徒傷民力,太子也附議。

江淩知道這兩人因為之前賑災出了事,對他的法子多少要挑些毛病,以免顯得自己太過無能。

他也不想得罪他們,便不跟他們在這事上辯駁,反道:“其實也是想讓這些人有事可做,省得出來遊逛,再添事端。”

這個理由可是正正擊中了皇上的心病,立刻準了。畢竟皇上最怕的不是傷不傷民力,而是老百姓會不會造反。只要不造反,一切都好說。

袁相與太子也無話可說。畢竟在徒傷民力與暴民造反之間,誰都知道該怎麽選。

而爭議最大的是第五步。

基本分成兩大派。

一派以袁相太子為首,認為這樣只會推高糧價,造成更多流民。

一派則以王尚書為首,認為這樣雖然短時間內確實會造成糧價飛漲,可長痛不如短痛,只要運來的糧食夠多,很快糧價就會下降。

這一吵就吵了快兩個時辰,江淩根本插不上話,吵得他極後悔之前只吃了一碗羊肉湯面。

當然餓的不光是他,皇上見兩頭爭執不下,也有些煩惱,便拍了拍龍案,讓大家都安靜,自己拿起點心,吃了一塊,這才道:“江淩,你倒說說看,你是怎麽想到這個法子的?”

江淩低頭想了想,道:“這法子是我無意間聽一個商人所言。那商人道再等這糧價高些,他便把存糧放出。不然等官府把湖廣的糧食運到,便無利可圖。臣便想,不說周邊未受災之地,便是本地,也有大量富戶家有存糧,只是想等高價再放出。若是官府出面,人為擡高糧價,必能在短時間內催出存糧,糧多了,這價格便自然下來了。”

皇上點點頭,正要說“準”。

就聽一個聲音道:“若是各富戶真有家有余糧,卻囤積居奇,官府怎可反擡高糧價,讓他們獲利,鼓勵這種行為?以老臣所見,該頒布嚴法,強征余糧,限制糧價,讓他們無利可圖才是。凡有不從,皆下獄嚴辦。”

江淩聽得這聲音老邁,卻不知是誰,想轉頭又怕失禮。可心裏卻是大喜。

這下看來皇上定然會準了。

試問京畿周圍的富戶哪家不跟朝中這些紫袍朱衣的大官兒有關聯?

這老頭兒要斷這些人的財路,誰願意幹啊?

而這老頭兒的法子必是飲鴆止渴。

試想這誰還敢把糧留在附近,必是藏的藏躲的躲,怕是官府的人還沒下去查,京畿附近的糧食都全運走了。到時候只怕連宮裏都會缺糧食。

果然就聽袁相頭一個跳出來反對,道皇上是仁德之君,怎麽會橫征暴斂,再惹民怨,若是再因此激起民變,誰來負責?

江淩這才知道,原來這便是錦魚二姐錦芬的婆家,禦史台大夫周老太爺。

聽這話,便知道對庶務一竅不通,難怪周家窮窘。

可袁相轟完周老太爺,仍是反對此政。

江淩實在忍不住肚子咕咕叫,便硬著頭皮道:“不如便先實行上一個月,以觀成效。若是糧價仍是瘋漲,便再叫停,實行周大夫之言,如何?”

眾人都是一驚。心道,這江淩好大的膽子。

一個八品的小芝麻官兒,居然敢在朝堂上頂撞當朝宰相。

袁相聽了果然冷笑數聲:“朝庭一政既出,怎可朝令夕改,你以為是在小兒遊戲麽?!”

江淩雖不想得罪他,可也不想一直餓下去,而且他見皇上都不顧體面,抓著點心吃了,想必也是想趕緊結束這無謂的爭執,當下把腰又彎下去兩寸道:“下官淺薄,袁相教訓得是。只是下官想,既然沒有別的法子,何不一試?”

“好個何不一試?江山重器,豈可如此輕佻。我只問你,若是此法不成,造成流民四野,餓殍千裏,你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