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良機難逢(第2/4頁)

就見江淩仍是半低著頭,露出一個漂亮得不像話的額頭與上半張臉。

他似乎想了一想,道:“今年雪災確是百年難遇,戶部之糧按例撥發,當可應一時之急。”

皇上:……

才說他是個老實人,卻原來竟是個聰明人。

這話分明是說戶部沒錯,而太子賑災之舉也未必有錯。這個一時之急,到底是多久,各地災情和人口都不同,卻不可一概而論。

雖是稍偏戶部,卻也沒太得罪太子袁相。

“好好好……那依你之見,剛才袁相所說之處置辦法你以為如何?”

既然是個聰明人,就再發一道送命題。

“皇上,可否容微臣細說?”

聽到這個答案,皇上不由有幾分震驚。

袁相公三朝元老百官之首,他的主意,他這個做皇帝的要挑刺都要想上一想,江淩一個區區八品小官,出仕不過兩年,不但敢評說,還敢細細評說,未免有點不自量力了。

還是因為見自己剛才罵了袁相公,他想著順杆爬?

若是如此,未免也是諂媚之徒。

當下心中冷笑,點了點頭。

卻聽江淩不緊不慢地道:“微臣當日能在聚福鎮有所安排布置,僥幸無事,其實事出有因。一是王大姑娘陳尚書家還有李朱二家在宏福寺施粥都有經年。單說王大姑娘這邊,也並非王大姑娘一人之功。當日內子曾說倒有十幾位姑娘都出了銀子,包括了宏圖侯鐘家的三姑娘,定北王府的長寧郡主,還有袁相家的一個孫女兒。他們既是經年所為,糧食自然準備得充足。二來是剛開始施粥,亂相未起,龍縣令又肯鼎力相助,後來的災民們一傳十十傳百,都守著規矩,自然容易控制。”

皇上聽到這一大串的名字,已經有些明白,等聽到袁相的孫女也在其中,不由心中大罵江淩這哪是細說,這分明是借機在四處賣好。

就聽江淩又接著道:“微臣對昌縣的情況一無所知,如何敢妄議袁相公之法。”

他話一說完,皇上就愣了愣,心裏有些不是滋味,還以為江淩會順杆爬,踩袁相一腳,哪裏知道是個滑頭的,竟不敢得罪太子跟袁相公?!這是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裏麽?

當下怒道:“要知道那昌縣的情況也容易,太子不是去過了麽?!你只問他!”

這已經不是送分題,而是絕命題。

江淩怎麽能詰問太子?太子在昌縣弄得灰頭土臉,差點兒丟了性命。問他?太子丟了臉面,這不是叫太子記恨一輩子麽?

皇上倒想看看這江淩是不是有本事躲過這一劫。

江淩久久沉默。

王尚書與景陽侯兩個一左一右,幾乎跪在頭一排。兩人心中所想基本一致。

江淩是王尚書的下屬,也是景陽侯的女婿。

皇上這是要毀了江淩的前程啊。

王尚書看了景陽侯一眼,卻見景陽侯雖然俊眉緊鎖,卻並沒顯出慌張的模樣。不由有些好奇。難道景陽侯並不在乎這個女婿?!

對昌縣的情況他也是了解一二的。今日叫江淩來,也是他主張的。江淩這孩子要是折在這裏,怕是自家兒女知道也不會跟他甘休。

遲疑片刻,他正想開口,卻聽江淩道:“太子自然是知道昌縣以前的情形。如今情勢有變,若是皇上恩準,微臣願意去一趟昌縣,探明情形,再來回報皇上。”

王尚書心中一頓,旋即明白過來。

好厲害的江淩。江淩不管現在如何出謀劃策,最後多半仍是由袁相指派了人去辦理。

若是事情辦砸了,袁相的人自然要推到江淩身上,說是他的主意不中用。若是事情辦成了,又成了這些人的功勞,與江淩何幹。

江淩這是借口不了解昌縣的情況,在向皇上要官。

這事若是辦成了,自然就能在皇上跟前立上一功。

而他說太子所知都是以前的情形,如今情勢有變。也把太子從這裏面摘得幹幹凈凈。

如此一來,便是他真平定了昌縣,也不能證明太子以前所為就是錯了。畢竟情勢有變嘛。

再看景陽侯,就見他嘴角掛著一絲得意的笑。

便明白景陽侯對江淩的實力要比他有信心。這才會不慌不忙。

他不由暗暗長嘆一聲。都說他有一對優秀的兒女,可那也是他辛苦養大的。景陽侯倒好,白撿一優秀女婿!

而皇上此時卻想的完全與王尚書不同。

他聽到江淩要去昌縣一探究竟時,心中一突,恍然大悟。

江淩剛才所謂細說固然是在向各方賣好,可其實也是在說他的法子之所以在聚福鎮有效,是因為他了解聚福鎮。

如今昌縣已亂,不知其情勢,再胡亂處置,只怕會亂上加亂。

倒不如派人前去,真正了解了情況再作打算。反正昌縣離京也不過兩日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