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繁華之下的晦澀(第4/4頁)

魏濤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麽,腦海中才閃過晦澀這個詞匯,轉念一想,還真就挺適合的。

他喜歡這份繁華下的晦澀,這座城市已經被過度開發,最時尚和老破小是交織的,時尚裝裱,老破小也在不斷的翻新裝裱,只是從街路墻壁以及小街小巷深處,你還是能夠看到歲月的痕跡,沒辦法被再去重新開發,就只能是縫縫補補的開發,寸土寸金也意味著處處狹窄擁擠。

港片之中,人行路上感覺人頭攢動非常繁華,實際上呢,不過是因為街道面積狹窄而已,人行路並肩四五人已然擁擠,路邊還多是停車的區域,鏡頭的視角拍的是繁華質感,大都市該有的人流量;人眼看到的人多,就是擁擠,街路狹窄。

一些路邊攤,小店,這個時間依舊有排隊的,香江在飲食方面到是有一些老客思維。

老店做好了,不會輕易擴張,更注重將味道的保持,這也使得香江有很多的小店,環境不怎麽樣,吃食卻能吸引權貴和明星藝人前來捧場。

魏濤喝了一杯真正以絲襪過濾的絲襪奶茶,吃了一碗豬腳面,以他的風格,不是來填飽肚子的,所以軟爛入味的豬腳,多點了兩份。

龍大哥、劉天王、謝廚子,轉過天電話都打了進來,演唱會上出現了,人來了香江,作為東道主一個個迫不及待要進行招待。

上午的茶餐廳,下午的高档料理,在香江你會感知到兩極分化,但有些地方偏偏又將這種感覺給模糊化。

譬如茶餐廳,一些新的高档的不談,都有包間了,自然是分隔。一些老的茶餐廳,億萬富豪吃得,上班族吃得,商場精英吃得,底層工作者也吃得,甚至因為寸土寸金地方狹小的緣故,拼桌在這裏是很正常的事情。

拼桌的食客,穿著打扮就社會階層不同的畫面,在魏濤看來是有沖突感覺的,這裏的人卻都司空見慣,覺得這才是正常的。

龍大哥人在燕京呢,打電話過來,要讓人好好招待魏濤,他下午就回來,被魏濤拒絕,表示自己不會停留很久,這一次過來有事談。

他見了劉天王,接受了對方在高档海鮮酒樓的宴請,讓對方邀請了另外一個人過來。

劉慶雲出現時,除了那張臉幾乎全香江的人都認識,剩下再無一點明星風範,一個人,背著個包,戴著一定棒球帽,穿著打扮跟普通的路人沒區別,後來魏濤才了解,他這還是拾掇了一番,胡子現刮的,衣服也是找出新的換上,腳下的鞋子還是難得的名牌球鞋,只穿過兩回。

“我這裏有部片子,本來打算在泡菜國拍的,大家對我將《新世界》給了那邊意見很大,網上不少罵我的,這不,我知錯就改,拿回來了。昨天我晚上在街上轉了轉,對於這裏是否有我想要表達意思的真實生活狀況,還是有些不確定。”

魏總的名聲,劉慶雲當然聽說過,對他的一些傳聞也有所耳聞,看著他毫不在意的拿出劇本,劉慶雲有些發懵,什麽意思,讓我在這裏看嗎?

劉天王到是對劇本非常感興趣,正好兩份,他直接拿起一份觀看,這一看,很快就入迷其中。

非專業人士,看劇本很難快速的看懂裏面的電影語言表達方式,也很難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劇本呈現的電影世界裏。

他們二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混跡這個行當幾十年,經驗豐富,寥寥開篇設定,就讓他們感受到了其中因為兩極分化而帶來的不公正感,以及很快代入之後感受到的憤怒。

影片的人物關系比較簡單,出場人物也不多,故事的整體跨度也不長,很多需要在電影裏以表演展現出來的東西,劇本裏並不多,即便有魏濤安排編劇故意增加的一些‘作者’想法,整個劇本依舊沒有那麽的復雜。

越是簡單但又充斥著沖擊力的劇本,越吸引人,尤其是劉慶雲和劉天王這樣的演員,甭管他們二人對於演員的呈現方式有何不同,對於表演的態度是一樣的,好的作品好的角色,不容錯過。

“呼!”劉天王合上劇本,下意識的再度翻看,視線不由自主的再度落在第一頁上的電影名字——《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