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腳踏實地了(第3/4頁)

棚戶區改造,更是一開始就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提出了過往任何一個同行都不敢提出的改造規劃。

那些極個別貪婪的,不需要安順集團這邊出面,老百姓之間的輿論殺傷力就足以讓這時候的‘釘子戶’,成為倒黴蛋,被所有人唾棄。不涉及到強制拆除,老百姓都不幹,聯名信,直接上交到官方,希望趕緊推進棚戶區的改造,我們想要住新房,想要住安順地產建造的放心房。

……

今日焦點節目,是省裏新聞綜合頻道的一档地方台民生新聞類的節目,一如全國各地各類民生新聞節目一樣,關注老百姓身邊的故事,每天晚上六點播出,足足一個小時,各種我們自己的新聞故事,追蹤報道,大事小情都會有記者持續進行深入報道,力求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供暖不好、辦事單位不作為、鄰裏糾紛、物業糾紛等等等新聞,覆蓋一省之地,追蹤報道,足以讓每天的節目保質保量,很多老百姓晚上都會收看這節目,在安順街鮮時光的門口,隔著玻璃,裏面的電視對著外面,還接了一個音箱。

老年人吃飯早,下來遛彎納涼,就在門口坐著,還能一起看節目,一些民生新聞,可能也都碰到過,一起討論討論,有時候還一起罵一罵某些不作為。

這一天,該節目的記者,晚上四點多到了鮮時光,周興蓮聽兒子的話,拒絕接受采訪,也不想接受采訪,記者表示,可以不采訪鮮時光的人,拍到一些工作人員沒關系吧?

當冷叔了解了這一天要拍攝的主題後,對周興蓮點點頭,後者,給兒子打了一個電話,魏濤也沒拒絕。

轉過天晚上,節目就播出了前一天在鮮時光拍攝和采訪的畫面。

采訪鄰裏,拍攝鮮時光從下午開始絡繹不絕的客人盛況。

不是一天兩天了,總有一些人,或是開車,或是騎著摩托車,或是騎著自行車,都是生面孔,專程跑到安順街來購買果蔬日常用品。

剛開始還沒當回事,可這一天的銷售額遠比往日高出幾倍,臨近下班點,周興蓮還給外甥女婿張建打了電話,臨時調撥了很多的果蔬貨品過來,這才供應了直到晚上七點之前的購物熱潮。

“安順集團是好樣的,我們沒什麽能做的,來這買點東西,算是聊表心意。”

“安順魏總喜獲千金,我們也算是用這種方式,表達一種祝賀的心情吧,沒別的意思,大家別過度解讀。”這是相對有文化的說法。

“魏總要改造棚戶區了,我們都很高興,知道這是哪,不好意思來打擾,買點東西,是我們的心意。今天我來,明天讓我閨女和女婿來,後天讓我弟弟來。”

“我們家住的就是魏總蓋的房子,六年了,房屋質量是這個,物業服務也是這個,聽說魏總家裏添丁,我們想要表達一下謝意,也不知道怎麽做,聽我姑娘說,網上有人這麽建議,買多買少,是那份心意,別讓真心為我們老百姓服務的企業家寒心。”老百姓的大實話,豎起的大拇指更是真情實感,話裏話外透著讓人心暖。

認可,不是一時的。

多少年了,安順集團在松江的口碑擺在那,才有了今日這樣在網絡上號召的個人行為,不強制,也不大肆的號召,就是有人提了這麽一嘴,大家在網絡上蓋樓,有多少人來沒人統計,也不乏一些網絡玩嘴的只是說不行動,但這裏確實多了很多的顧客。

有條件的,買點高档水果。

普通人家,果蔬日常總是要消耗的吧,這幾天,多跑點道,咱麽也算是回饋安順魏總一回,那些沒有得到實惠的人,棚戶區要改造了吧,你們不想得到更好的?行為暖人心,別總是讓人家魏總坐在前面,我們稍微力所能及做一點,也虧不找,充其量坐個公交車,折騰一下,多花幾塊錢。

一時,一月,一年。

一次,一樁,一件。

都不足以形成新時代的口碑,這是個生活節奏非常快的時代,不能說普羅大眾內心的善不如從前老一輩人了,是大家早已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顧及小小的善。

幾十年前,大家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圈子裏,周遭鄰居很可能一處就是一輩子。

現在呢,住一個單元,可能對門都不認識,點頭之交,不是沒心思結交,是沒有時間和精力,生存壓力大,賺錢難,生活難,每天都在奔波,不是吃大鍋飯的勞作,哪還有那麽多的精力去經營生活裏的細節點點滴滴。

安順集團從最初做果蔬超市連鎖,到口碑這麽多年一直有的手機通訊產業,再到‘學雷鋒’出租車隊,最後是重中之重的安順地產,每做一個行當,魏總都將口碑擺在了最前面。